这位东海王在晋州站稳了脚跟,剿灭汤文和的时候,又把真定府其他州清洗了一遍。
不问他的意见而派遣官员坐镇,这个官员能不能呆得住真是难说。
当然,他不征求东海王意见也是可以的。
但大宁时局十分危险,皇家有暗弱之态,他本就怀着扶持东海王的想法。
真定府知府的人选就不能是个拆东海王台的人。
东海王的藩军从晋州出发,五六日便可到洛城下。
他还指望这位嫡子作为各方势力之一,维持朝局脆弱的平衡以及挡住虎视眈眈的金国。
一念及此,他向众人道,“诸位,你们对萧潜满意与否?”
杨为先当即发声,“皇上,萧潜为人轻浮,痴迷仆算之术,不务正业,知府乃是朝廷大员,真定府又极为特殊,知府往往又兼任大都督之职责,他只怕难以胜任。”
太子阴阳怪气道,“父皇,萧潜可刚刚从牢狱里出来没多久,由他担任真定府知府,怕是难以服众。”
二人说完,他们麾下的大臣纷纷指责起萧潜。
萧潜本来的确很抗拒此事,但杨为先等人一个又一个跳出来骂他。
他额头上的青筋慢慢鼓了起来。
想当年,他虽然不及东海王,也是其他人避之不及的太岁。
手指杨为先,他骂道,“论轻浮,杨某比之杨尚书拍马也不能及,那百香楼里圈养的美姬,尚书一天换一个,半年也不会重样。”
“最近尚书走路轻浮,不再有猛虎之相,可要珍重身体才是。”
杨为先怒瞪铜铃似的双眼,呵斥道,“胡说八道,皇上,臣要参萧潜一个诽谤上官之罪。”
萧潜冷冷一笑,却不理会,又看向太子,问道,“听说太子酒后常常关闭殿门,不许任何宫人在侧。”
“据说是在用心读书,书名叫《春宫三百六十式》,萧某也想看看,殿下可否一借?”
宁淳眉头一挑。
他废了嫡子宁安之后,有鉴于东海王的浪荡行径,对太子要求极为严厉。
期望太子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储君。
太子入主东宫之后,表现也的确很令他满意,早晚请安,不失礼节,友爱诸位皇子,又勤于政务,苦心读书。
现在萧潜忽然这么说,他满心不悦。
注意到宁淳的目光,太子一阵心慌,头上冒起冷汗,他忙道,“父皇,萧潜他是诽谤,他在诽谤儿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