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漫长的寿命给予了他们足够的学习和工作时间,却也在同时拉长了文明个体的长成速度。
一个普通的章鱼人个体,从出生开始,至少要十年才能算是勉强脱离了幼儿阶段,初步具备了普遍意义上的学习能力,而要等到他们能够在殖民地建设之中派上用场,这个时间至少还要再往后推二十五到三十年。
而且在这期间,他们需要被照料,在意识成熟之后,还必须要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哪怕这些仅剩的“种子”,全部都是亿万文明个体中优中选优的存在,这一点会极大地提高他们的成长下限,但是毫无疑问绝对无法做到让其生而知之。
这就是巨大的时间成本,资源消耗和人力成本,也是目前章鱼人所面临的最大矛盾。
一方面时间不等人,他们没有太多时间慢慢完成建设,新生代需要尽快出生,在他们这一代死去之前就一步步接手他们的工作,从而将文明延续下去。
但是另一方面,仅剩的文明个体和极其有限的资源却这一切显得捉襟见肘,发展速度根本快不起来。
哪怕这里幸存的都是文明百万里挑一的人才,不论是智慧还是能力都是上上之选,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客观条件就是如此,他们没有手搓生产线的能力,做不到就是做不到,没有太多奇迹可言。
这种对他们来说竭尽全力而对于零来说缓慢到不正常的速度,是他们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两个月后的海洋之中,一座占地数百平方平均高近二十米,整体呈现出规则多边形上下底面均呈球形结构的建筑就在水中构建完成。
对方展现出了一种零未曾见过的技术,将这座建筑平稳地“固定”在了海洋之中。
以对方这段时间内的各种行为来判断,零认为这应该是他们在海洋之中的一种独特建筑艺术,毕竟那种形似章鱼的外表怎么看都不太适合在陆地爬行的样子,仅以外表来分析的话,应该是海洋生物的可能性更高一些。
由于对方新建的前哨站内部不存在虫族单位,所以也隔绝了零的探查,祂并不知道对方在这座占地不大的空间之内具体做了什么,但是想来也不难猜,或是研究,或是繁殖,仅此而已。
费了这么大的功夫,才做成这么一件事,必然承担着重要的功能,总不至于是聚众娱乐所用。
不过,观察不到前哨站内部,零却也有了其它的发现。
时隔几个月之久,对方停留在环绕轨道的太空飞船再一次放飞了三颗卫星减速进入近层环绕轨道,呈现标准的均匀分布状,正好将整个星球笼罩在内。
零发现,相比起之前的六颗卫星来,这三颗卫星的体积要大了不止一圈,看上去臃肿了太多。
同时,其运行轨道也要更低一些,几乎已经在环绕轨道的最低限度之上了。
很显然,这两批卫星各自的功能,大概率是不相同的,至于具体有何功效,零不得而知。
不过看对方之后的行动,祂也能猜出个大概。
因为其后不久,那艘飞行器从新建立的前哨基站中重新出现在外界,并且直接外挂携带着明显是科技产物的器械,目标极其明确地奔向了最近的一处陆地。
那里,是曾经有着蜥蜴人所生存的一座岛屿,是岛屿文明中的一部分。如今上百年过去了,已然基本成为了一片废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