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强硬碰撞 (1 / 3)

+A -A

        第140章强硬碰撞

        清军从两侧进攻造成的声势,一点也不比集中兵力进攻小。相反,给明军带来的心理压力反而更大了。

        尽管每一名铁甲军都经过了严格地训练,但是毕竟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实战经验很少。望着远处漫天飞扬的尘土,和微微颤抖着的大地,一些士兵甚至隐隐出现了一丝紧张,感觉这次的压力比刚才蒙古人进攻的时候要大的多。

        传令官也感觉到了这种不正常,按理说第二次面对骑兵冲击会比第一次时好很多。于是高声说道:“铁甲军自成立之日起,不就是为了对付满洲骑兵的吗?区区铁骑的冲阵有啥好怕的,你们每个人都经历过多少次了。调整好呼吸,集中注意力,按照平时训练的来。”

        果然传令官的一席话,起到了作用,很快这些铁甲军又恢复正常了。

        传令官高喊道:“后排长矛手注意,向阵前5米外抛投铁蒺藜。”

        自从上次“东湖大捷”神机营以步克骑后,钱默发现铁蒺藜这种古老的武器对付骑兵还是管用的,尤其是步兵列阵面对骑兵的时候,这些小东西往往可以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所以就在科目中增加了快速抛投铁蒺藜的训练,明军一把把的抓起铁蒺藜往外抛,只需要20秒的时间就能形成一道布满铁蒺藜的障碍区。虽然该区域纵深并不大,但可以在对方骑兵即将撞击到盾牌前影响对方的速度,从而减小冲击力。

        按照明军“三段击”射击的要求,当敌军进入100步范围是火铳手就要做好准备,90步开始射击;3队火铳手依次射出,给予敌军打击。

        清军进入100步时,火铳手已经做好了射击的准备,可是传令官却在90步时却迟迟没有发出射击的命令。

        因为清军使用的是一个锥形的方阵,头部人最少,然后依次增加。如果按照预定方案射击,会有相当一部分火力被浪费了。

        一番挣扎之后,传令官终于在清军骑兵距离70步时,高喊道:“火铳手开始射击。”

        “砰,砰,砰”

        随着阵阵白烟冒起,两翼冲锋的清军开始纷纷中弹倒地。

        也幸亏是明军卡到了70步再射击,冲在前方的八旗都是最精锐的“白甲兵”和“红甲兵”,他们身着三重重甲,最外面是铁甲,内层则是棉甲,最里面还穿了一层锁子甲。这样的防护弓箭几乎无效,就是明军的鲁密铳在60步外也很难造成致命伤,如果明军依旧在90步开始射击,估计杀伤力相当有限。

        三轮射击过后,虽然不少满洲八旗中弹落马,但仍然有一些八旗兵中弹后,继续带伤冲阵;加之明军450人的火力,又分散在了两边;故而每一边也只阵亡了五六十人的样子,虽然有一些影响,但是并未能有效阻滞清军冲击明军的节奏。

        可以说明军的火器攻击效果并不理想。在远处观战的钱默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这就是最精锐的满洲重骑兵吗?

        无论是战力还是战法都要比之前的蒙古骑兵强太多了,接下来只能靠铁甲军硬碰硬了!

        明军的鲁密铳射击完一次最快也要30秒以上的装弹时间才能再次发射。

        对于骑兵来说这个时间足够他们冲到明军阵前了。

        看来对于遂发枪的改进要加快进行了,目前天目山的工坊已成功的仿制出了佛朗哥带来的燧发枪。但是射程以及点火率和耐用性方面还需要继续加强,现在的水平基本一场大战下来这枪就要用废了。除了射速比鲁密铳快,整体的性能恐怕还不如鲁密铳,这也是明军没有大规模换装遂发枪的原因。

        幸亏列阵的是铁甲军,如果换成神机营,虽然给清军造成的伤亡会大不少;但是清军最多损失500人就会冲击到神机营的阵前,然后就是一场屠杀了。神机营不借助工事在平原列阵恐怕是挡不住这些满洲重骑兵的。

        此时在后阵观战的巴山也露出了笑容,奴尔泰哈不愧是久经沙场的宿将,这个两翼冲锋的阵型,果然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明军火器的伤害。

        满洲重骑冲阵的能力可不是那些蒙古轻骑兵可以比的。

        清军距离明军就只有三四十步的距离了,八旗兵们纷纷掏出马上携带的短矛,飞斧以及流星锤等武器,开始向明军投掷。

        按照八旗的传统,重骑冲阵时前排骑兵会用这些投掷武器攻击敌军;而位置稍远的骑兵再会利用弓箭发起攻击。这样就会形成一道立体远程火力攻击,给予敌军很大的打击。

        不过这次面对的是明军的重甲步兵,弓箭应该没啥用,清军所幸也就放弃了射箭。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南明亦明 第140章 强硬碰撞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