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看到了马吉祥就大骂道:“你这狗奴才,平日整天赌咒发誓,说愿意为朕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今天需要你支持朕的时候,怎么就没有声音了。我看你平日里和瞿式耜等人也不对付,怎么今天倒帮起他们说话了?还不如钱谦益,起码人家敢当众力挺朕!”
马吉祥说道:“皇爷可是冤枉死微臣了,我哪里是帮瞿式耜他们说话了,我这分明是替皇爷说话啊。”
永历冷哼一声,说道:“朕倒要听听你如何狡辩?”
马吉祥委屈地说道:“朝中皆是两广大臣,皇爷要还都南京,他们自然是不乐意。严首辅经常告假,现在朝中唯瞿次辅马首是瞻;臣人微言轻,即使向着皇爷说话,也是压不过他们的。”
“所以微臣才用了一个缓兵之计,建议先去实地探查。只要皇爷任命自己人负责这次的探查,那么还都南京又有何难?”
“而且修葺皇宫本身也需要一定时间,并不会真的耽误皇爷北上。”
永历没想到现在瞿式耜在朝中的势力已经这么大了,看来不能让他再接任首辅之位了。很快永历便恩准严起恒的请辞,任命钱谦益为内阁首辅。
——
明军收复南京之后,使得明清攻守之势逆转。明眼人都看的出来,大清已经无力收复江南了。而江北各地更是风起云涌,山东,淮北,陕西,河南,甘肃等地纷纷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清起义,搞得多尔衮焦头烂额。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南京失守的消息传到北京的当天,多尔衮的同胞兄弟,豫亲王多铎也因为染上天花不治身亡,而礼亲王代善已经在三天前病死。加上在南京战死的济尔哈朗和豪格,大清在一个月之内就失去了4位重量级的亲王。
得知多铎去世后的多尔衮再也承受不住这个打击,随即喷出一口鲜血,昏死了过去。
消息传到紫禁城的时候,顺治表现地极为兴奋,他的双手紧紧握拳,满是期待的眼神。这些年他饱受多尔衮的欺辱,此刻巴不得多尔衮一口气缓不上来,直接驾鹤西去!
望着自己这个略显稚嫩的儿子,太后布木布泰无奈的摇了摇头,问道:“如果你十四叔就此撒手人寰,我们孤儿寡母能否掌控这朝堂局势?”
此时的顺治不过才11岁,这个年纪多少有些叛逆,不过他并不缺乏政治智慧。他很清楚,如果此时多尔衮不在了,那么整个大清就会分崩离析。
朝臣会因为权利真空而争夺不休,那些手握兵权的前明降臣会反戈一击,而南明也一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趁势北伐,将他们赶回关外!
于是说道:“母后教训的是,这个时候儿臣应该去探望皇父摄政王,让朝臣看到我们君臣一心,并无嫌隙!”
福临亲自带着太医为多尔衮诊脉,不久后就下旨由英亲王阿济格统领京城兵马,以防宵小之辈趁机作乱。然后宣布满达海继承代善礼亲王的爵位,封济尔哈朗次子济度为多罗简郡王,晋升瓦克达为多罗谦郡王,勒克德浑为多罗顺承郡王。
这一系列的举动很快就起到了效果,尽管此时北方各省都已经在风雨飘摇之中了,不过北京城还是迅速稳定了下来。
作为一个政治嗅觉极其敏锐的女人,布木布泰知道多尔衮故意将自己吐血的消息弄得人尽皆知,无非是在“钓鱼”,想看看哪些对他不利的人会趁机跳出来作妖?
这时候要是顺治对他表现出较大的敌意,后果将会不堪设想,所以她还是亲自来到了多尔衮的府上探望。
不过当看到那张憔悴的脸庞时,她才明白多尔衮并不是在装病。此时的多尔衮满面愁容,仿佛一下子苍老了许多,这还是自己熟悉的那个意气奋发的摄政王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