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任何人都会失眠,只是频度和程度不同罢了。
兴奋可能造成失眠,痛苦、压抑等更容易引起,那么,是否能颠倒因果?
普通人以为,是失眠引起身体不适,如果能祛除失眠,自然能痊愈。
现在能否颠倒,认为失眠根本不是病,而只是一种心理状态。
把失眠由因变成果,向患者强化,“你根本没有病,你只是心理出了问题,才导致了失眠。”
如此就将诊治的重心,转移到心态调整上来。
一些人吃过不少药,治疗很久,始终好不了,根本原因就是把失眠当成病,反而失去了根治的机会。
金梓鸣开始试验,挑选了五名失眠患者,让他们停止服药,改用心理疗法。
每晚睡前和早上起床,都需要默念:“我一切都好,不光没有睡眠问题,什么问题都没有。”
“睡得多,睡得少,不是病,我都能接受,白天照样精神百倍。”
还叮嘱道:“你如果怕失眠,那就是病;如果不怕,就不是病。
既然失眠不是病,为何天天想着找医生治疗?这种想要看病的心态,才是病。
以后任何人问你睡得如何,你的回答都是睡得很好。
睡眠和吃饭一样,是人的一种本能,别人吃三碗饭,你只吃一碗,你会不会觉得自己有问题?
别人一晚上睡三、四个时辰,而你只睡一、两个时辰,为什么认为是病?
要和别人睡得一样久的想法,所产生的焦虑,反而会让人失眠。
本能是人的天性,只要克服对失眠的恐惧,睡眠这种本能,自然会来找你,你压根不用去找它。”
他设计了一套简单的深呼吸方法,让那些睡不着或半夜醒来之人,有事可做。
“虚化”也带给他灵感,他问患者:“睡不着时,是不是总有无穷的事情钻入脑中,怎么都摆脱不了?”
“是的,金医生,我晚上比白天想的还多。”
“那你可以尝试,把自己的脑袋想象为真空,或者一团气体。有任何念头进入,都无法驻留,风一吹,就把它吹走了。”
如此试验几天后,有两人反映不再失眠,又过去七、八天,又有两人可以正常睡眠。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