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高功力制作 (3 / 4)

+A -A

        《白夜行》是否能获得连载资格还没有着落,哪怕是真的获得了连载资格,稿费也不太够在东京生存的。

        连载作家的稿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连载期间杂志社支付给作家的稿费,按页数算,一页是3000円以上,作为新人作者,藤原圭最多也只能拿到3000到4000之间的数字。

        按一本书400页的体量来算,也就是说整本书的收益也只有120万円左右。

        一本书的连载时常都要一年半载,这个时代的曰本人的平均年薪是400万円,只靠连载期间杂志社的稿费生存,曰本的作家都要饿死。

        所以作家的大头收入其实是单行本的版税。至于影视版权和周边收入,对于大部分作家来说都太遥远了,最实际的还是单行本的销量,决定着他们的真实收入水平。

        一本书结束连载,到首印上市,怎么着也要七八个月的时间。

        人生的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在努力成为作家的同时,何不重操旧业呢?

        想到这儿,藤原圭道:“那多谢你了,田中君。”

        他顿了顿,“那中介费……”

        “看出你现在很不容易了,介绍工作的费用就免了吧。”田中道,“但是制作公司在港区,你总要在那附近租房子吧?得由我给你介绍,房屋中介的费用还是按照七成算。”

        “多谢了,田中君。”

        “不用客气,我给你一个电话,你自己和他们联系好了,有问题再来找我。”

        藤原圭随便找来张纸,记录下了田中给的电话号码。

        打过去后,接电话的是一个女子,在和藤原圭简短沟通后,二人约定好明日八点半见面。

        工作忽然间就有了着落,虽然稿子还没消息,但是藤原圭心里的一块巨石轰然落了地,走在路上,感觉连路边骂街的醉鬼都变得可爱了些。

        第二天一早,藤原圭早早起床,穿上了自己最体面的一套衣服,前往港区。

        藤原圭不怎么来港区,到站下车后,在前往制作公司的路上,藤原圭随意地打量着周围的行人,这里的人打扮得都极具时尚感。随便揪个路人,让他站在红墙前拍两张照片,都能拍出大片感。

        90年代的东京算是当时亚洲的时尚之都了,在港区的人又走在整个东京的时尚前沿。东京的影视公司都集中在港区,这里每年都在东京各区收入排行首位。

        按照地图走,不多时,就来到高功力制作公司。

        一个微胖的女人接待了他,这人是公司人事,姓村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东京文艺教父 第11章 高功力制作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