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水里捞银 (5 / 5)

+A -A

        就在上井房附近新修的灶房,只有顶没有墙的官盐坊灶房里,立马开始烧火,抬水盐工们则把汲上来的盐卤倒进一个大桶,三百斤一大桶的卤水,两个伙计一声吆喝便抬了起来,高兴的往灶房去。

        一群人围着他们,跟着他们脚步,兴奋的跟喝醉酒一样。

        卤水倒进烤房大锅,开始煮盐。

        怀玉也跟着围观,先是去除杂质,捞去芒硝,然后继续加热,六个小时后就能结晶,得到一锅盐了。

        五十斤水六个小时,最后能熬出十五斤盐。

        激动的盐吏向怀玉介绍着这里的传统制盐之法,因为上井的卤水浓度高,所以都是直接就煮的,而盐神婆婆所在的成州盐官寨,那里卤水浓度就低,他们制盐就得多好些工序。

        打上来的卤水要先浇在沙土上,然后把沙土装篓,继续用卤水浇,用这样的方法把卤水浓度提高,然后再去煮,这样能节省柴火、时间,也能增加出盐率。

        但他们鄣盐的上井,五十斤水直接就能煮出十五斤盐来,根本无须那般多费手脚。

        “咱们鄣县盐通过九条盐道远销巴蜀陇右河西关中等地,盐好价优。”

        按盐吏所说,这里一般产两种盐,一种是熬成后含水份较多,如银锭状的块盐,一般十斤一坨,盐井寨人称为结盐。

        “结盐一般是远销,我们本地销售的则是熬成后直接盛起的水盐,也称散盐、软盐。”

        “若是巴蜀等较远盐商,一般会要求我们把结散烘干一点,水分更少,更坚硬也更易长途运输,这种称为锅巴盐。”

        当第一锅盐历经六个多小时终于熬出后,所有盐家、灶户、烧手们都兴奋欢呼,老烧手们甚至评价说这锅盐如何好。

        可怀玉看着真跟锅巴一样铲起的盐块,跟他印象里的雪白的盐完全不搭边,一大块硬邦邦的都能当成武器,那盐粒大小不均,颜色暗黄,甚至还含有不少黑色杂质。

        弄点放嘴里一尝,咸中带着苦。

        “这是最好的鄣盐?”

        “这盐过滤打捞,细心熬煮三个时辰,水份也特意烘干了,这可是上等结盐,都是老烧手的手艺了,一般伙计可还熬不出来呢。”盐吏得意的道。

        怀玉大失所望!

        请收藏本站: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120章 水里捞银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