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处于长城之外,可知这里本不是适合农耕的地方。
熟知历史的人都知道,古长城其实不仅仅是军事意义上的防线,也是一个自然地理上的农牧分界线,因为长城基本上处于四百毫米等降水量分界线上。
这条线,才是真正造就游牧与农耕的界线。
他是半湿润和半干旱的分界线,也是森林植被与草原植被的分界线。
年平均降雨量在四百毫米以下,干燥多风,只适合放牧,这也是为何从秦汉到如今隋唐,这里一直处于帝国边疆,一直战事不断的根本所在。
擅于农耕的汉民族,在这里并不太适应。
所以就算秦汉等王朝兴盛强大的时候,也不过是将游牧民击败征服,然后安置在边地,让他们放牧守边。
但不同的种族和文化,往往这种臣服和羁縻政策,又能以真正控制住他们,一旦中央王朝衰弱或内乱时,边地的游牧民就往往会叛乱造反。
所以历来中原王朝的北疆边界,其实就是这条降雨线,历代长城,也基本上在这条线上。
虽然在这条线上,还有富庶的河套地区,可只要实力稍衰弱一些,都控制不住。
两边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却难以相安无事,一直以来,草原上游牧民族都更骠悍一些,但相对落后些,抗灾能力也更弱,所以当草原出现大旱、大雪等大灾,就容易弱肉强食,引发战争,最后这部落战争,又往往容易演变成对中原的入侵劫掠。
隋修长城,也是为隔绝游牧民的骚扰。
五原城,便是长城上的重要关城堡垒,苏烈他们不关于盐,也不关心贸易,他们只关心打仗。
一群将领聚集一起,派出大量轻骑四出侦察,研究着如何把五原城拿下。
五原相距乌城,六十里,当朔方长城要冲。
沿着长城,还有不少古堡营寨烽火台,他们考虑如何一一夺取收复。
不过武怀玉却觉得他们多虑了。
以梁师都直接放弃乌白池和乌白城的情况来看,他们也不会去死守五原的,虽说这是长城要冲,可他们明显没有跟唐军在盐州对抗的胆量。
大概率,五原也不会有什么战事的。
如今摆在武怀玉面前的,其实不是军事上的对抗,梁师都明显怂了,直接跟他玩坚壁清野,把人全都迁走,留给他一块空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