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若有事,要借贷什么的,不管借粮借钱,都借给他们,”
武怀玉看着田地里獠奴、疙瘩村的村民,还有庄子里的管事、把头等,“我打算请个教书先生过来,在庄子上办个学,到时咱们庄上和附近村子的适龄孩童都可以来上学,”
“办学请先生又要花钱的,纸墨笔砚也不便宜。”僧婢觉得这又是一笔额外开支。
“我呢是这样想的,办这个学我们就不收学费了,学生自己每年给先生一点束脩就行。”
“还不收学费?”
“咱们半工半读,上半天学,然后到庄园里干半天活,免他们学费,还提供给他们纸笔,”
僧婢觉得有些难以理解,这种纯搭钱的事并不是有必要。
可武怀玉觉得这个学值得办,一来如今读书难,给大家提供一个这样的机会,必然能得到很好的名声,二来这些在武家庄园半工半读的学生,如果有好苗子,将来自然也可以挑入武家的庄园或是商号里做伙计。
这从小开始培养,更知根知底啊。
“獠奴的孩子也给上学?”
“家生子读点书,也更好为武家做事啊。”
僧婢想了想,“那咱们塞上这四十个庄子,全是办学?”
“嗯,一步步来,以后肯定都要办的。”
当天,夏州城里,武家就开始招聘村学先生。
因为只是启蒙老师,也不需要什么高深文化,更不限制年龄。
能通两三经,就已经合格了。
此时夏州战后,也还是有不少落魄读书人的,看到武家的招聘,都竞相报名。
这可是都督家招人,哪怕是庄园里,那也值得一试,以后也是一个资历。
况且,武家开出的条件确实还不错,包吃包住还包纸墨笔砚等,另外工钱以月粮和月钱两份给。
眼下这样的工作有这收入还犹豫什么,尤其对一些年纪大的穷读书人来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