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旨意当殿宣读,引的不少人暗暗猜测。
皇帝宣布长安令杨纂处死。
御史大夫温彦博站出来坚决反对,中书侍郎颜思古也出列反对,秘书少监令狐德棻也反对,当然吏部尚书杨师道也站出来反对。
这四个站出来反对处死杨纂的大臣,颜思古和令狐德棻其实都是隋朝时就跟杨纂关系极好的好友了,杨师道跟杨纂都是弘农杨氏家族的,虽不是一房,那也是同族,这个时候也没啥好避嫌的,救人要紧。
他们纷纷站出来力保。
不过最终说服皇帝的却还是温彦博,温彦博是御史大夫兼主持中书省事务检校中书侍郎,加参预政事的宰相。
他又管御史台,他据理力争,引用大唐律令制度,反正皇帝没理由因为判错了一个案子就要杀一个正五品大臣。
温彦博甚至还把杨纂归唐后历年的政绩都摆出来,从侍御史到吏部考功员外郎,再到长安县令,每一职任上都表现良好,考核评价都是上等。
最后总结杨纂不仅无罪,反而是有功的,本来按正常,杨纂今年任满,也是要升迁的。
这时宰相魏征、王珪也都站出来支持温彦博。
最后房玄龄杜如晦也觉得杨纂这次只是犯了点小错而已。
李世民沉默许久,最后出人意料的当殿认错。
“既然诸卿都说杨纂无罪,那朕就更改旨意。”
“长安县令杨纂,按原本安排升吏部侍郎,”
这旨意一出,又让大臣们看不懂了,刚才喊打喊杀,现在却连升几级?
长安县令是正五品上,吏部有两位侍郎,都是正四品上,这不连升四级?还有这样的好事?
“雍州录事参军韦思齐,检校长安县令。”
这个任命更惊人,韦思齐原来仅是正七品上的雍州录事参军,这直接升正五品上长安县令?哪怕加了检校二字,但肯定也只是过渡一下就转正的。
这是连升八级?
看来宫中韦贵妃韦昭仪姐妹还真是很得圣眷啊。
相比之下,今天武怀玉被连免去了左领军大将军、刑部侍郎、太子右卫率、崇贤馆主四个兼职,而且都是很重要的兼职。
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怎么突然间这么大变动,有些官员一头雾水,总感觉错过了什么大瓜。
武怀玉站在殿上,很平静。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