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拜相的诱惑 (2 / 5)

+A -A

        现在朝廷财政这么困难,武怀玉可是早盯上义仓了。

        义仓粮可不仅仅只充做备灾备荒粮的,他是把这当成了一项正税,发展成地税。

        这义仓粮收上来后,当然不可能就放在仓库里躺着等灾荒,可以拿出部份来出借给常平仓,常平舱再拿来做本钱,放青苗贷。

        这样仓中的粮食也能及时的轮换更新,也能发挥更好作用帮助百姓等,也能为朝廷赚点钱补贴。

        一亩收两升粮,一亿亩那就是两百万石粮,大唐耕地好几亿亩,不敢说全盛时期的七八亿亩,现在核心区三四亿亩是有的,所以如果真能都征上来,那这个义仓粮一年就有六七百万石,甚至能达到上千万石。

        哪怕一年就五百万石,也是很惊人的一笔了,对于眼下穷的不得了的贞观之初,这可是好大一笔。

        如果一年再拿出两三百万石粮借给常平仓放贷,按年息四分来算,这一年能有一百多万石的收益。

        要是一年义仓粮有一千万石,拿五百万石给常平仓做本钱,一年就能有起码两百万石粮收益。

        账是这么算的。

        武怀玉简单的写下这一个个数字。

        李世民呼吸都急促了几分。

        魏征和王珪也不淡定了。

        甚至魏征还想到,要是朝廷一年能拿出几百万上千万石粮食,低息借贷给下几等户的百姓,那每年就会有大量百姓不用再找寺院、贵族、豪强们借高利贷,百姓负担会减轻很多,会有许多人不用最后债台高筑,被逼的卖儿卖女典妻卖地破产了。

        “会不会太高了,亩纳二升,一丁授田百亩,正租两石,现在义仓粮还要纳两石?”

        王珪问。

        “王相公,实际能足额授田的不多,如果一丁真有百亩地,那他收入起码有近百石,纳四石正租和义仓地子,也在可承受之内。”

        “况且义仓粮取之于民,仍用之于民,”

        “义仓本来是备灾救荒之用,如今拿出放贷,这与本意不符。”

        “王相公,义仓粮收的粮食,得合理利用,我们只是拿出一部份出借给常平仓,常平仓以此放贷给贫困百姓救济,或是用做本钱和买,稳定物价,都是利国利民的良策,我们并没有跟前朝大业时隋炀帝一样,直接把义仓粮挪做它用。”

        一番争论。

        李世民最后还是迫于现实,处处缺钱,十分无奈,好不容易看到个活水源头,也顾不得太多其它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426章 拜相的诱惑 (2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