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病休一位宰相,新增两位宰相。
最失落的不是杨师道,吏部尚书转雍州别驾还算好,真正失落的是长孙无忌,这位官阶最高的一品,朝堂依然没有他的位置。
马周的升迁也是很抢眼的。
这位跟高季辅一样,由中书舍人升为御史台的次官,还兼了谏议大夫和太子右庶子,中书舍人虽为五品,同时还是拥有五花判事的极有实权的要职,但现在明显是更进一步。
武怀玉和马周这郎舅二人的升迁速度,着实让人惊叹。
当然,跟武怀玉专判度支,直接负责朝廷的总财政大权相比,倒不算什么。
武怀玉这个专判度支的财权之大,盖过三省,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皇帝说这是为了方便,免的各部门间不通畅,就好比以前三高官官各自办公,结果也容易扯皮,所以后来才有了政事堂,让三高官官们一起堂议,直接决策审议。
现在的专判度支,也称度支使,下设二十四案,主管所有财政部门,所有财政相关事务,都直接汇总度支使,由其总理。
不过度支使仍还只是使职,没有正式的度支使衙,所以还在民部办公。
皇帝对朝堂的掌控力,是前所未有的,皇帝的某些看似不合理的决定,大臣们也不敢轻易反对,因为事实往往会证明皇帝是对的。
宰相们能清楚的感觉到,皇帝给武怀玉的这个专掌财政,真正目的不是什么方便财政部门的合作,很明显是方便皇帝通过武怀玉,直接绕过宰相和三省,直接掌握财权。
他们觉得武怀玉这个计相当不长,可能跟高士廉、长孙无忌他们一样,要不了多久就会罢相,因为这前所未有。
就连秦琼这个检校右仆射,也没人看好,更多的还是认为这不过是皇帝让秦琼暂时顶一顶空缺,或者是为了让秦琼给李靖让出兵部尚书的位置。
论打仗勇猛,十个李靖也不是秦琼对手,但要说指挥决策,那十个秦琼也不是李靖对手。
杨师道看着李靖,挺羡慕的,这兵部尚书当的肯定会很惬意,毕竟他上来主要任务就是筹划北伐突厥之战,而现在掌管国家财政的计相武怀玉是他学生,检校尚书右仆射的宰相秦琼,是他学生的义父,
他当兵部尚书,那还不是要钱有钱有粮有粮?
或许这才是皇帝安排的深意?
请收藏本站: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