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争相附 (3 / 3)

+A -A

        只有普通百姓,多余的粮食只能是卖给粮商,甚至是在刚收获后这个最低价的时候卖出,他们没办法。

        武家这样的大地主是不同的,有的是办法变现。

        如果不是能预估到未来几年粮价只会跌跌不休,甚至跌倒斗米三四钱,武家这样的实力,就算把粮食全囤在仓库里都没关系。

        粮食也是可以当钱用的,把粮食当做本钱去放贷,要是黑心点,哪怕借一还二,也是十分暴利。

        长安是个巨大的粮食消费市场,以后人口增加,粮食需求更大,相比起从江淮、关东等地运粮过来,就在长安附近生产的粮食,那肯定有极大的成本优势的。

        武怀玉自家还有碾房、还有粮铺,从种植生产到加工到销售,一条龙服务,没有中间商,利润更高。

        五千石粮,放在长安,顶多也就是一天的消耗量而已。

        傍晚。

        武怀玉跟樊玄符这两位主家相公娘子,亲自给大家发工钱。

        武家就是这么大方爽快,下午才收工扫尾,傍晚就马上发工钱。

        一个个排队上前。

        每个人做了多少天,来时说好多少钱一亩,都是一文不少,全是上好的开元通宝官钱,不是私铸不是劣钱,更没有找理由克扣工钱。

        麦客虽辛苦,但工钱并不高,麦客不是按天算工钱,而是按亩算,厉害的老麦客一天能干上十五六个小时,能收三四亩,熟练的一天也起码得收两亩才行,一天收一亩的那是刚出道的小麦客,或是年纪大了的老麦客。

        按行市约定,收麦一亩,给麦两升,如果遇倒伏等情况,可以加补一点,要是麦客割的不好造成浪费,也会扣钱。

        最好的麦客,一天能收四亩麦子,能得八升麦,现在斗麦也才二十钱左右,八升麦才十六文钱?

        普通的一天割两亩,得四升麦,八文钱?

        那些菜鸟一天才收一亩,那只得四文钱?

        看似极不合理,但麦客们的汗水确实不值钱,出来一天能吃两三顿饱饭,甚至见点荤腥已经很不易了。

        此时多数长工,一个月的工钱,往往也就是五斗粟加五斗麦,甚至有些年纪小的,可能还低至每月仅五斗粟。

        苦力在任何时代都是不值钱的。

        长工们包吃包住,往往一年一套春衣,两年一套冬衣,每年还会有头巾、布衫、皮带、鞋子一套。

        麦客那就是纯赚点汗水钱。

        辛苦赶一季收麦,短则半月,长则一月,但最后也赚不到多少,能给家里带回些粮食或一点钱,已经很不容易了。

        请收藏本站: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474章 争相附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