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客户 (2 / 4)

+A -A

        “这次能够寻到张帅遗骸,全仰仗几位长老相助,也感激你们做法事。”

        “出家人慈悲为怀,都是应当的。”怀海道。

        上来先感谢,接着就是提要求了。

        武怀玉的要求也简单,按朝廷对佛道的管理新规,大海寺虽做为皇家敕建寺庙,但也得遵行新规。

        寺僧要考核,要获取朝廷颁授僧牒,甚至对寺中的田地产业也要梳理登记处理。

        “大海寺是陛下敕诏重修,寺中田产,也是历来朝廷所赐,以及一些施主布施······”净严迫不急待的道。

        武怀玉笑了笑。

        净严只好闭嘴,让武怀玉先说,

        “大海寺中田产,某自然知道来历,大海寺立寺百余年,从北魏到东魏北齐再到北周隋唐,历来朝廷赏赐田地确实不少,也有不少施主捐赠,但是也还有不少是百姓带地投附,也有寺中兼并而得,

        这些地的来历,朝廷非常清楚,但你们也放心,朝廷之前已有诏令,对诸寺田清理登记,也颁给地契,并不会直接收走。

        不过,”

        一句不过,三位紫衣大和尚又不由的心中一紧,和尚们也并不餐风饮露的。

        “不过按朝廷新规,诸寺僧人都需要通过考试才能颁授僧牒,没有僧牒就不是正式合法的出家僧,要敕令还俗归家。

        每寺都会有僧额定额,不能超过。

        大海寺做为州级敕建寺庙,僧额会多一些,每僧朝廷授二十亩口分田额,”

        大海寺的地很多,所以这二十亩其实朝廷不需要授,他们自有的已经超额。

        现在武怀玉提出,每僧保留二十亩的田额,其余的寺田,所有权仍属于寺庙,但要跟公廨田一样管理。

        地由官府负责出租给百姓,按田地肥瘦分上中下田,每亩每年定租二至六斗给寺庙。

        除这租外,不再有其余负担,租地佃户也不是跟寺庙租佃,而是向代管的官府租佃,没有依附关系,更不用服额外的劳役等。

        最好的田一年租不过六斗粟,而旱地瘦田,更仅二斗粟。

        这个租不算高,基本上是按照公廨田标准的,不过实际上公廨田的租子负担要比这高,有些额外的负担。

        上田亩收能有两石,如果租六斗,那实际也就是七三开,佃户七寺庙得三。

        而如果算上秋粮,或是种的其它杂粮之类的,甚至是麦草等,那实际佃户拿到的要更多些。

        武怀玉甚至提出了更重要的一条,那就是佃户与寺庙签定契约,佃户享有永佃权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493章 客户 (2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