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长安洛阳的粟特胡商也会因此非议,但他们心里会更加敬畏大唐,
心怀敬畏,这一点很重要。
什么投不投降这些并不重要,既然武怀玉曾给过他们机会,他们自己没珍惜,那么刀出鞘必饮血而归,否则朝廷威信何立。
侯君集有点尴尬,不料皇帝居然这般赞赏武怀玉。
李世民也不以为意,臣子间不是铁板一块,对皇帝来说反而是好事,本来让侯君集、张亮拜相入政事堂,就是有意为之,要的就是平衡。
“苏烈的清夷军三千骑兵,虽然新组建,但看来已经颇具战力,八百拓羯战士,被清夷军三千骑兵一冲即溃,这可是十分了得了。”
粟特拓羯武士的厉害,也是天下闻名的。
虽说八百人对三千,数量相差几倍,可一击都没顶住,足说明清夷军的精锐敢战。
这支军明年北伐时用做千里奔袭拦截白道,李世民更加自信了。
而苏烈也更加让皇帝看中信任。
张亮突然道,“陛下,若是突利此行,击败颉利了呢?”
李世民咳嗽了两声,本来在喝水的皇帝差点呛到,他放下水杯看了眼张亮,这位殿中监参预政事,堂堂宰相居然说出这种话来,确实是不擅军事。
不过想想早年张亮做总管的时候,被人打的连地盘都丢光,倒也不稀奇了,他本就不擅统兵,行政后勤这块还行,尤其是情报这方面才是本行。
“突利必败。”李世民直言。
李靖则补了一句,“突利此战不仅会败,而且七成以上会被颉利生擒,”
“啊?”
“不过臣以为,颉利就算击败突利,甚至能生擒突利,朝廷也不用担忧,颉利不太可能会杀突利,更多是囚禁,而且最终可能还是得放回,如今颉利面对我大唐与薛延陀的南北包夹,十分不利,他不敢杀突利,”
“擒了突利还不杀?”
李靖以前是做过马邑郡丞的,跟突厥前后打过许多交道,对于突厥人的习俗传统都是十分了解的,他告诉张亮,这种事在突厥汗国很常见。
颉利不杀突利,既是传统,也因为面临南北的包夹险境,更何况突利就算兵败被擒,但他是始毕可汗儿子,颉利的亲侄子,突利的兄弟欲谷设还在漠北领兵,突利在东部也有很大声望,以及许多部落人马。
真杀了突利,对颉利不会有什么好处,倒只会让他更加麻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