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怀玉进入皇城,然后再进宫城。
今日的政事堂议,是在禁中内省。
中书和门下两省,一个相当于皇帝秘书处,一个相当于审核盖印处,所以在宫城大内,在太极殿的两边,有中书内省和门下内省,为了便于工作,中书门下两省平时主要是在宫城内省办公的,
而在皇城还各有外省,则主要负责跟尚书省等办事机构对接。
政事堂,
门下内省中,
三省宰相碰头会的会议室,本来并非正式机构,但三省分别负责决策、审核、执行,尤其是中书和门下,一个决策一个审议,经常门下出的决策,在中书这里过不了关,
非常容易拉扯没效率,所以李世民让中书门下在政事堂议事,有哪里不对的地方,当面就商议解决,甚至为了决策不被驳回,还直接把尚书省的左右仆射也拉来,一起决策。
到后来,又有他官加衔进政事堂决策审议,于是现在的政事堂,就已经慢慢凌驾在三省之上,
李世民是个不会轻易放权的皇帝。
许多事情,都是皇帝交给政事堂宰相们堂议,议出结果报皇帝,皇帝同意后直接发文、盖章然后交尚书省等执行,这样做效率确实是高的多。
不过如此一来,左右仆射、中书令、侍中等宰相们,倒大部份精力都在政事堂决策审议了,三省的日常事务倒主要是交给副手中书侍郎、黄门侍郎、尚书左右丞等去干。
甚至如御史大夫、兵部、吏部、民部尚书也加衔进政事堂为宰相后,各自部门的事务,也由副手们主持。
宰相们踏入政事堂。
左仆射房玄龄、右仆射李靖、中书令温大雅、侍中魏征、御史大夫张亮、民部尚书戴胄,
如今就六位宰相。
政事堂设在门下省地盘上,但魏征并不是首相,实际上政事堂设立以来,并没有首相这一说,武德朝时,裴寂得宠,自然是百官之首,可贞观以来,宰相更替频繁,皇帝也无意让某个宰相成为首辅,
所以到如今也一般是轮流当值,轮到的就负责主持会议,记录会议,最后呈报皇帝。
今天更直承旨,主持堂议,负责执笔记录的是中书令温彦博。
六位宰相就位,可温彦博没急着开始会议,
皇帝早有旨意,今天这场政事堂堂议,皇帝将亲临,并且还会召其它大臣来参与,这是场扩大会议。
有传闻武怀玉今天也会复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