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7章 紫气东来 (3 / 4)

+A -A

        秦琼引着怀玉进庄园,各处参观,看的出这园子确实适合休养,造的非常好,估计也花了许多钱,相比起武怀玉在不处的长坳庄园,那真是天差地别。

        武家那庄子,非常普通,也就是在长坳干沟里,沿崖修了一排靠山崖窑洞,再围了点院子,另外修了些粮仓等。

        “你来的正好,我最近正打算在这搞个大工程。”

        秦琼说的大工程,是打算跟武怀玉一起,把他庄园东面塬下的赵氏河拦截,修个水库。

        赵氏河是石川河支流,河谷狭深,水源主要是山洪,故流量不定,逢夏、秋雨季,水量很大,洪水还能成灾,淹没下游农田,但旱季时又往往没水。

        白鹿塬长坳这边看着塬下的这条河经过,却又用不上水,干瞪眼。赵氏河经过长坳后,往东南拐了个大弯,汇入富平的石川河。

        “我找人算过,咱们就在长坳上游点建个坝,拦河蓄水,夏秋雨季时还能防汛,又能旱季灌溉。”

        “这工程也不大,农闲时修建,顶多三年就能修好,”

        “修成后,可以灌溉长坳下游的荆山塬和对面的地,大概能灌五万亩地,”

        这水库修在长坳,但却不能灌溉长坳,不过秦琼和武怀玉的庄子虽建在长坳这上面,可在下游的荆山塬和石川河东岸,却也有许多田地,

        旱季河流缺水,如果能拦赵氏河修个水库,确实能够缓解这个用水困难。

        秦琼和武怀玉还有诸如兴唐县主、武怀义、武士恪、程处默等都在这下游有不少地,各家加起来得有小两万亩。

        白鹿塬、荆塬虽相比起陕北的黄土梁,这里的塬还是很平缓的,但干旱缺水也一直是个大问题。

        土地贫瘠干旱,完全靠天下雨,这就使的种小麦并不合适,这边主要还是种荞麦、大豆、高粱、黍子、糜子、谷子等为主,

        这里的百姓一天两顿,不是小米稀饭就是黄米馍,要么就是高粱饭,或是荞麦面。

        一天两顿稀,搭着野菜,如今有祥瑞粮食,塬上在武家秦家的带动下,百姓开始种红薯土豆玉米这些,大家这小米稀饭里加上红薯,或是直接加点蒸土豆,比前强不少。

        “塬坡地灌溉条件差,全靠天吃饭,如果能修起这个水库,起码长坳以下的的荆塬和右岸那一大块,五万亩地都能灌上,百姓们听说后,都很积极,愿意出工,”

        秦琼建议上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下游能灌溉受益的百姓一起修这水库,将来修好后就有免费用水。

        或者说,下游的一些地主大户集资出钱,请人修水库,以后下游用水,都要交钱,收的水钱再还给出钱的,另外部份用做维护水库。

        两种方案。

        “这是好事,应当县里带头组织牵头,向上面请拔笔钱粮,再征发百姓傜役,”刘仁轨觉得这种兴修水利的大事,其实可以列为县里的项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657章 紫气东来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