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立政殿中 (3 / 4)

+A -A

        可这些治标不治本。

        武怀玉和戴胄当初推行的全国义仓粮亩纳二升,当时阻力也挺大,但李世民穷疯了,所以也是发了狠的强硬推行,恰好又借新旧皇帝更替之际,把一些上皇旧臣心腹给弄了一批,这才打开局面。

        按亩征收,士绅一体纳粮,推行三年来,效果显著,也是越发让李世民坚定要推行两税新法。

        这几年,朝廷征上来的丁租,反而越来越少,倒是义仓粮,反比正租收入高的多,朝廷公田、军屯等的粮食收入,甚至都比正租的丁赋要多。

        这让李世民早明白了,这租庸调制再不改,那真是要完。

        现在新税法开始在三原试点,

        公开反对者倒不多,可李世民清楚,其实反对者很多,只是还在观望。

        三原县现在取得的进展成果,李世民是非常满意的。

        武怀玉一如继往的没让他失望。

        当然,这个刘仁轨也算是意外收获,不仅胆大,而且办事确实不错,最难得的还是这觉悟很高。

        他跟兄弟刘仁相这事,倒是可以好好树立一个典型,在眼下这个时候值得大力赞扬。

        这兄弟二人,既是兄友弟恭的楷模,也还是爱国忠君的表率。

        “这个刘仁相很不错,承乾,朕便把他召来京城,安排到你东宫任职如何?”

        李承乾赶紧起身,“儿臣谢父皇。”

        李世民想了想安排个什么职事,如刘仁相这样的平民,皇帝当然可以动用特权,直接特授官职。

        “安排他在太子家令寺下司藏署做个从九品下的司藏丞如何?”

        “儿臣都听父皇安排。”

        家令寺是东宫三寺之一,仿中央九寺而置,其家令寺相当于是中央的光禄、司农、太府三寺,掌东宫饮食、仓储,其下有食官、典仓、司藏三署,

        司藏署其实就相当于中央的太府寺,这个司藏丞仅是从九品下。

        跟正字、校书是一样的,但皇帝没安排正字、校书,是因为现在正字校书这从九品职,已经基本上都只安排给科举出身的年轻明经进士,或是勋戚高官门阀子弟的。

        相比起校书正字的清贵,司藏丞就显得比较浊杂。

        “刘仁轨那检校二字也可以去了,正式任户部员外郎,暂仍协助武怀玉在三原试行新法。”

        刘仁轨刘仁相兄弟这下是入了圣人法眼,从此要仕途通畅了。

        承乾暗自为刘仁轨高兴,

        他这么卖力,当然也不是没原因的,承乾虽才十一岁,可是在武怀玉的亲自教导下,也比较早熟。刘仁轨是武怀玉亲自引见给承乾的,说了这人有大才、且值得信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673章 立政殿中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