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完全不看好 (3 / 4)

+A -A

        虽然这种感觉更合理,更符合税的本质。

        但是,能够超额累进的,那可都是大地主,交的越多的,自然是地越多的大贵族大官僚们,所以必然反对的声音和力量也是最大的。

        就如现在武家一家人在餐桌上边吃边聊,除了武怀玉能理解,愿意支持,其它人可没一个支持的。

        都觉得凭什么。

        “阿郎你得跟圣人上书,坚决反对魏相公这种书呆子想法。”

        “就是,这不胡来嘛。”

        怀玉听着妻妾们七嘴八舌的话,也只是笑笑,

        这个事情,他觉得魏征出发点是好的,但要说用这招式限田,肯定达不到目的,

        原因嘛是魏征既想,又要,

        既想限田,可又不敢限的太死,所以这里松点那里放点,一个国公,只要肯多交点税,那就能拥有最多三万六千亩地,甚至如果有些地是在边州,还能两亩三亩甚至四五亩折一亩,那么理论上如果全是在边州的地,一个国公他最多能够拥有十八万亩地。

        那这限田令还有何意义?

        说句难听点的,朝廷实封虚封国公那么多,国公以上还有宗室的郡王、亲王,真正能够置地十八万亩的也不多,

        那这个限令不就没意义了?

        再一个,说一州限田千亩,一道内限多少亩什么的,也纯粹就是放水,比如武怀玉拥有超限的地,但完全可以跟其它贵族交换,则最后地还是在各个贵族手里,

        最终老百姓手里并没有增加多少地,那这限田的意义何在?

        要搞,那还不如真下决心搞,拿出点魄力来,

        比如说,内地严格限田,如武怀玉这国公,四千亩田额,那就在非沿边州的内地,占田不许超过四千亩,超过的要责令出售给官府,或是百姓。

        沿边的边州,且是宽乡的,允许在限田额外,开垦荒地耕种,但每州不得超过他原占田额,且不得购买荒地以外的田地,对这些超额地实行超额累进税率,九等累进税率。

        各边州的垦荒地,总计不得超过其原本占田额的九倍,也不能几亩折一亩。

        比如说武怀玉,在内地只准拥有四千亩地,在边地,最多还能拥有三万二千亩地,但同一个边州内,仅许最多也拥四千亩,还只能是开垦荒地,不能买熟地,还得是超额累进税。

        税率最高就按每亩二三斗来算,新垦荒地先免个三五年税,然后累进税率。

        当然,这个超额累进税率,不是按最高档计算,比如武怀玉拥有三万六千亩,那九档计税,每档四千亩的税率各不相同,最高档的也仅四千亩。

        不过武怀玉觉得这种激进搞法,估计魏征都不敢提,李世民也不敢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676章 完全不看好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