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卫是从七品,虽说这相当于特殊的内卫官,但这也是一个不错的出仕途径,有这亲卫衔,武怀玉把他调去岭南,授他个牙军校尉也就显得很合适,
如此一来,他丘神绩比别人起步就高了一大截,别的府兵可能奋战十年都未必能官至校尉,他一个从国子监开除的书院学生,起步就是校尉,在岭南还有大帅姐夫照顾,
十年之内不说混个刺史,但混个统军或是别将绝对可以了。
武怀良三人在旁边看的都有些心动了。
怀玉拍了拍弟弟,“你们就别想了,安心在书院读书,你们不是说要考科举吗?进士难考,那就考明经,”
十四五岁的少年,再读个五六年书,甚至再读十年才考中科举,其实都还不算晚。
武怀玉很支持他们考科举,将来科举才是正道,武家早晚也要转型的。
怀玉带着一大群人回三原县,也只是住了一晚,他和马周都没有时间,怀玉和那两个姐夫也都是请假来的,他们仍在禁军任职,已经升到七品,
老武和柳氏对儿子女儿等回来很高兴,龙桥武堡格外的热闹,
来拜见看望的乡邻更是络绎不绝,老武现在也难得大方起来了,在乡里极好名望,他请来铡面师傅,从磨坊拉来许多米面,
在武堡办起流水席来,请乡邻们吃铡面,带鸡蛋肉臊子的。
来就吃席,不需送礼,反正来就是客,
引的四方轰动,无数乡邻百姓赶来,龙桥现在本就是三原县城,还是渭北最热闹的商货集散点,武家这流水席从早到晚就没停过,无数人来吃铡面。
倒不全是为这口吃的,而是觉得能吃上武相公家的面,是件值得吹嘘脸上有光的事。
陪着老武到处转了一圈,
现在的龙桥真是发展的极快,龙桥的南北两岸上,都已经扩建了十倍不止,长长的街道,两边都是商铺,就连河两岸坡上,现在都全是一孔孔的靠崖式窑洞,
武家出资修建的龙桥书院,现在规模也扩大了许多,不仅有正经学经史子集的书院,也还有附庸的启蒙教育的社学,以及专门为工商培养技工的技校,开了各种培训班,
龙桥各式各样的作坊也多,这里不仅是药材加工产业区,也还有不少其它的产业聚集在此,
在这越来越兴盛的龙桥,武家的那五环圆堡,依然是那么的醒目,
而清河两岸的那些高大的风车和磨坊、油坊,也都成了这里的地标,
龙桥现在聚集了大量的商人、工商,聚集了许多产业工人,甚至跑运输的,装卸搬动的力工也很多,连带着也兴起了青楼、赌坊、酒楼、饭店、茶楼这些服务产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