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1章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2 / 6)

+A -A

        刘秀收拾好旧山河,重建汉王朝,东汉稳定后开始治河,采用束水疏通之法,使黄河固定在一条河道上,这条黄河延续了六七百年,

        直到如今。

        到如今大唐之时,黄河又开始变的不安分,关键原因还是一直没能解决泥沙的问题,几百年后,下游又成地上悬河,一遇雨季连日暴雨,地上悬河便容易泛滥成灾。

        现在朝廷最怕的还是黄河大决堤改道,不管向北还是向南,其黄泛危害都是难以承受的。

        不惜一切代价,要保堤,哪怕是万不得已,要放点水,也得保证在可控范围,决不能有大决堤,更不能让黄河改道。

        皇帝坐镇洛阳,

        李靖在濮州,杨恭仁在魏州,秦琼在齐州,

        三位巡使,每人还配了两位副使,分巡他州。

        现在三正使,六副使,都扑在黄河下游十三州之地,他们手握皇帝给的尚方斩马剑,不管是都督还是刺史,连同地方上的统军府、镇戍兵、州县团结,此时都要听从他们的调动,一切以抗水救灾为首要。

        抗水第一条,把十三州仓中粮食,第一时间转运到高处,有山的往山上转,没山的立马转运到附近州去,或是装船去到洛阳郑州,或是运到齐州等地。

        卫州的黎阳山,滑州的瓦岗山,东阿的鱼山、郓州的梁山等,

        虽说平原一马平川,但是也还是有些山的,虽不高,但都还挺有名。

        比如黎阳山,也叫大伾山、黎山,山势巍峨,秀丽幽静,商周时就有名,汉代在黎山脚下,黄河之滨置黎阳县,取山之名,取水在其阳,因称黎阳,

        隋朝时,在黎阳建大粮仓,李密派李绩率兵攻下黎阳仓,夺得存粮,开仓放粮招兵二十万,且赈济周边百姓。

        黎阳仓就建在黎山南麓,到现在大唐依然沿用,为国家官仓。

        黎阳收,九州固。

        黎阳仓西濒永济渠,东临黄河,水运极为便利。从隋朝开始,河北收来的田租赋米,便先集中于此,然后再由永济渠或黄河运往洛阳、长安。用兵东北时,由江淮运来的军粮,也先储藏在这里,然后由此运往东北,是河北地区唯一重要粮仓。

        在隋朝,隋政府在各地都修建了许多粮仓,其中著名的有兴洛仓,回洛仓,常平仓,黎阳仓、广通仓等。存储粮食皆在百万石以上。

        这次面临大洪水,朝廷要抗灾救民,关键之处就在于粮。

        黎阳仓和兴洛仓、回洛仓都是此次赈灾关系。

        兴洛仓在洛阳巩县,回洛仓在洛阳城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871章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2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