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约定,都给予了这些招募来的雇工们很大保障权,
如僧哥也就是看中这些条件,选择包了一块地伙种,而不是去船场做工造船,他现在与春三十娘带着一老五小来这定居,虽说也挺辛苦,但却感觉充满希望。
“等收完稻子,挖了土豆红薯后,我打算去对岸泉州砍甘蔗,砍完甘蔗再去砍树,这一冬下来,也能赚不少钱,”
李世民今天难得说起这些帝王之术,就是想好好教导下太子。
僧哥放下锄头,笑着道,“下地里转了一圈,田里干了,稻子也熟了,问过把头,接下来都是好天气,天公作美,可以赶紧开镰收割,打了谷趁着好天气晒个三天就都干了。”
“十年,可以让武怀玉安心在岭南施展十年。十年后,朝廷就得给他挪个地方了,那个时候,岭南也开发的差不多了,可以换人接任治理。
僧哥没打算去船场做工,一来他没技术,船场的临时工其实工钱,相比起砍甘蔗、伐木相比,还要少些。砍甘蔗伐木这些都是多劳多得,辛苦卖力一些,钱也多赚一些。
三间草屋,四面竹篱围绕,前面院子,后面菜地,在春三十娘的细心打理下,这个简陋的小院很整齐干净,
“好好读,武怀玉的这份资治通鉴,是最适合你这个年龄的,天下事其实没什么新鲜事,历代各朝发生的那些事,其实一直在往复循环,你应当好好学习借鉴,怀玉分析的很明了,你要多读,且嚼烂理解方行。”
“之前朕颁世封刺史制,把你九位皇叔皇弟分封各地,但如今看来,确实有些操之过急,特别是你弟李祐,在齐府简直是胡作非为,
痛定思痛,干脆全都召回京。
僧哥看着春三十娘显怀的肚子,目光很温柔,一把年纪,也终于有了女人有了家,现在也还将有自己的亲儿子。
李世民现在就天天都要读通鉴,
武怀玉写的并不算快,现在也出来的篇章也不多,但李世民都有反复读,每每读后细细思虑,总能有新的收获。
最小的十二岁,最大的也才十六,这年龄就当都督刺史,能懂什么。
九龙江口的这岛很美,一边是江一边是海,
岛也挺大。
“最近怀玉还给你寄资治通鉴吗?”
“明白就好,他们都是有大功且有大才的人,但朕却不得不如此,你不要觉得朕这是不公,
这是朕留给你的柱国之石,”
僧哥觉得自己还年轻,有的是力气,只要肯干,未来是美好的。
李世民也算是个比较有担当的皇帝,事后反思,觉得还是这些就藩的皇弟皇子们年龄太小,
僧哥抹了把汗水,这位曾经在江州码头下苦力扛活的男人,江州厮混多年,也没有自己的一块立锥之地,既无田也无宅,纯纯的盲流。
李世民话说的直白,这些功高又很有才能的勋臣,留着可以镇国,可以监视百官,平衡朝堂,但绝不能让他们执掌朝政大权,否则有失控可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