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钱?”
僧哥点了点头,“我想给孩儿娘买支钗。”
武怀玉开了个不错的收购价,甚至比码头的还高一点点,又给每人赏赐了十个钱,“去码头逛逛吧,完事还可以去流州衙门见下汪刺史,跟他谈谈,谈好了,以后你们村也会有我们的杂货铺子,交易就方便多了,”
今天僧哥儿子满月酒,请了不少人,既有守捉营里的武官同僚,也有村里的村长保长甲长们,还有如宋威小毛这样从鹭港迁来的原熟人,
家里,春三十娘也是刚出月子抱着孩子,她婆婆则带着女儿以及宋威妻子等一些妇人,在蒸饼做糕,今天虽说不能请全屯的村民都一起吃喜酒,但僧哥决定给村里每家都送两个喜饼两个喜糕再加两个红蛋,然后两条鱼,凑八样喜礼,
这也是难得的体面。
拥有的这一切,以前做梦都不敢想。
“属下斗胆,请武相帮我儿子取个名字。”
五花肉六文一斤,骨头两文一斤,
一斤肉都相当于两斗米了,
僧哥也是爽快的付钱,
让山越奴抱来绢付账,付了十二匹半绢,
两千五百钱给妻子买支钗,还是挺奢侈的,一头小牛没了,几十石稻谷呢。
可一问价格,
那些金钗最轻的也是一两重,价格上万。
“你这么多地,耕的过来吗?”怀玉骑在马上问,僧哥步行跟着牛车旁边,对于这个问题他老实道,“今年春耕没来的及把这些地都垦荒,只开垦了部份种了水稻和红薯、甘蔗,”
“承禧,承,承接,禧,福也,承禧,承接吉福也。”怀玉解释。
“真是金包银,一钱金九钱银,没包别的吧?”
“那是自然,你看看我们的招牌,我们家金玉堂的名号,那可是响当当的,武家的产业,长安洛阳等地都开了许多分号的,向来童叟无欺,而且我们敢说假一赔十!”
“我们这有金包银的钗,看起来跟金钗一样,”伙计一眼看出情况,马上介绍起另一款产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