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赠司空、扬州大都督,谥号明,”
皇帝亲自定了封赠谥号,明这個谥号还是不错的,皇帝并没有因为他曾是太上皇心腹就有所保留,甚至给了三公的封赠,这实打实的宰相封赠。
“武明公病逝,民部尚书一职空缺,政事堂也少了一人,诸位相公再推举一人。”
无疑是有深意的。
太上皇李渊都不顾病中,亲临大安宫的城楼,遥望灵车送葬,还为老伙计落泪哭了一场。
长孙无忌道,“新年已过,永安宫立即重新开工,加紧营造,等永安宫建成,让至尊也迁入新宫优享。”
他是在宰相现任上病逝的,
“太上皇的陵园要营建的足够彰显匹配他大唐创业君主的地位,”
最后李世民决定,选在长安以北八十里的三原徐木原上,依照汉光武帝原陵的规则和形制,修建一座巨大的献陵,采用堆土覆斗型的陵墓,
陵园还要修建城垣,一定要大兴土木,要气势壮观。
“赐给棺木,命礼部侍郎监护丧事,”
要商议封赠官爵,拟定谥号等。
房玄龄推举张亮,认为张亮足任民部尚书,也可参预政事,毕竟张亮也曾做过宰相,以前在军中负责后勤这块也是表现不错的,张亮张了打仗不行,其它各方面都还行。
李世民仍没点头。
·······
皇帝给了武士彟无比的身后荣耀,享受到了跟杜如晦一样的待遇。
李大亮回道,“臣以为最适合做民部尚书的非武怀玉莫属,要说善经济懂财税,武怀玉可以说无人能出其右,而且他曾三拜宰相,都做的非常不错,如今岭南也算安定,可再召他入朝为相,兼管财税。”
李世民缓缓道,“还有人选吗?”
李世民看着大舅子,
他那张胖胖的脸上,一双眼睛很明亮睿智,皇帝一下子明白过来了,长孙无忌也相信皇帝所说的太上皇活不了多久了,但不但不说停工,反而要立即复工且加快速度,
武士彟病逝了,
这个时候皇帝这么大动作为太上皇加紧建新宫,
也是向这天下人,向那些藩国使者,中外商贾们宣传皇帝的孝,宣传大唐以孝治国,皇帝对太上皇的这孝,也必然会经由那些人传遍八方四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