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龄和高士廉、长孙无忌舅甥两个一直暗里不和,李世民是早知道的,他平时倒也愿意看到这种不和,平衡嘛。
武怀玉也并不愿意位列第二,又不是第一,那排那么前并没太大实际好处,反而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从正一品排起,职位最高的当然就是三公司徒的长孙无忌,然后是司空武怀玉,再是死后册赠司空的杜如晦和武士彟。
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人,既是二十四功臣,也是十八学士,本来虞世南也是的。
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右仆射高士廉,
侍中杨师道,知门下省事魏征,黄门侍郎韦挺、崔干,
中书令马周,中书侍郎岑文本、刘洎,
检校吏部尚书许敬宗,兵部尚书豆卢宽、检校兵部尚书侯君集,
那个时候魏征、李孝恭等大多已故,他们死后都追赠司空,故此李孝恭排第二,魏征排第四,加上早故的杜如晦排第三,三位死掉的司空,都排在活着的司空房玄龄之前,房玄龄仅排第五,
能进凌烟阁的基本上都是于国有勋,对皇帝有功的那些人,按当下官爵高下排名自然是最好的。
武怀玉也没当真。
秦琼李靖同为开府仪同三司,可秦琼的太子太师高于李靖的太子太保。
“陛下,臣还是有一个请求,”
历史上李世民是在贞观十七年时,感慨一起打天下的功臣们大多凋零,于是图形凌烟阁,
他知道,长孙无忌跟他一样,现在都是官衔架的很高很高,一个司徒一个司空,但是皇帝就是不让他们真正握有中枢实权。
“朕打算让高士廉升任右仆射,让侯君集接吏部尚书,可是房玄龄这次却极力反对,昨日朕与他争吵起来不欢而散,朕一怒之下,遣玄龄归第。”
武怀玉都有些意外了,房玄龄那是李世民第一心腹重臣啊。
“至于吏部尚书,陛下让侯君集都督凉州,监护青海还不满一年,如今那边战事再起,此时临阵换将也不合适。”
一品二品三品,先职后阶再爵,
遣归第,是现在对怀玉说的比较好听了,事实上当时皇帝气的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直接骂滚,让他回家停职反省。
皇帝也不想让武怀玉在中枢,因为他成长的太迅猛,能力、威望皆著,偏偏还那么年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