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
众宰相们一进殿,
魏征便迫不及待的出声,“陛下,吐蕃屯兵松州边境,如今有意休兵罢战,其赞普也派了国相大论禄东赞前来,又送了许多金银礼物求和,陛下何不趁机休兵?”
李世民瞥了眼魏征,“魏公的眼疾看来又严重了些,”
这话把魏征堵的不轻,“陛下,数万将士屯兵边境,迁延日久,每日人吃马嚼耗费无数,何况这样拖下去又有何意义。
吐蕃,与我大唐本并不接壤,其所居之地更是我汉人难以适应之地。我大唐与吐蕃现在这般对峙下去,除了两败俱伤,还能得到什么?”
特进,检校民部尚书的萧瑀,也赞成结束这场对峙,认为这般耗费,纯是意气之争,徒耗国帑,得不偿失。
现在吐蕃既然肯低头,那就顺势和议。
李世民看着这两老头,冷哼一声,十分不满。
“你们整天呆在京师中枢,却还不如武怀玉人在岭南看的长远,”
“朕不可能现在跟吐蕃人谈和,更不会和亲,这仗不会就这样稀里糊涂的结束,”
“吐蕃人主动挑起的战争,但什么时候结束,却是由大唐说了算。”
“而朕,现在并不打算结束,”
“别急,再等等,再等等果实就成熟了,”
“就如关中的柿子,现在这季节,还没成熟,此时摘下来,入口只有苦涩,根本吃不了。但再等两月,柿子就红了,一场霜后,就会熟透,那时才是软糯甘甜且多汁,”
“一切按原计划进行,”
原计划,那就是武怀玉当初还在长安时进献的计划,要在松州把吐蕃人拖到深秋,甚至是冬季,
拖到他们不得不退兵,然后唐军才会发起反攻,
唐军要让吐蕃人回家的路,变成一条尸体铺满的路,
在魏征他们看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