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万彻既然敬酒不吃吃罚酒,那也就无需客气,他递去的橄榄枝薛万彻不接,那就把他踢出京去,免的威胁。
中书令马周上前,
“陛下,贞观之初,天下饥歉,斗米直匹绢,而百姓不怨者,知陛下忧念不忘故也。
马周的话让李世民很满意,虽然其中有些话也刺痛着他,比如马周说以前一斗米一匹绢的时候,大家还没怨言,现在一匹绢可以买十几石粟了,百姓反而怨声载道,他觉得就很难理解,
现在比武德朝和贞观初日子好过多了,四夷臣服,天下不再有大战乱、饥荒,百姓怎么反而还觉得他不好,是不是得寸进尺?
可马周说的那些建议,还是很实在的。
“陛下,臣也反对薛万彻出任蒲州刺史,他统兵打仗冲锋还行,若说治理地方牧百姓,不合适。
术士公孙常对张亮说,在谶书中看到张亮的名字,弓长之主当别都,张亮因此认为相州是北朝旧都邺城,弓长为张,遂生出不臣之心。
薛万彻改任蒲州刺史的旨意,按程序交到中书门下,是要宰相们商议,然后中书拟旨,门下审核,
这话抬高武怀玉,狠踩薛万彻,
但说的却也是有几分道理,
武怀玉人就在这,他这些年在朝四度为相,在地方上也是出镇数個边地,但表现都是有目共睹的。
而另一个术师公孙常则说给张亮妾侍李氏算过命,说她能成为王姬·······”
这些年,边远地区,为何獠蛮戎狄屡屡叛乱,剿之不尽除之不绝?臣以为恰是因为镇守边远之地的刺史,俱是武人,不擅抚民,甚至有些武人刺史还故意挑起边衅制造战事以邀军功,
而如今连年丰收,匹绢得粟十余石,然而百姓怨声载道,是觉得陛下不再顾念百姓,多营缮宫殿,不操持国家急务的缘故。
那致命的杀招,估计就是在关键时候向皇帝揭露张亮暗中拥立魏王,这才是真正触及皇帝底线的要命事。
“查,彻查此事,”
皇帝说完,黑着脸甩袖离开了。
请收藏本站: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