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事当初那是一时权宜之策,如今都开国二十年了,一切步入正轨,哪还能一直这样呢。
“就说放贷这事,朝廷近些年也一直强调禁止放高利贷,对以往寺庙质铺借贷也是全面取缔,民间高利借贷也是严厉打击,
现在朝廷若继续自己公廨钱放贷,一年利息是本钱一倍,那是妥妥的高利贷了,尤其是强行借给那些不需要的富户商贾,这完全就是害民。”
“朝廷这些年也是有许多善法良政,比如说常平仓和户部钱庄以及青苗贷等,给予真正有需要的百姓提供借款等支持,利息也相对较低,这才是良政善政。”
有些东西就是一层窗户纸,
一旦捅破,就完全清晰明了。
李世民也想明白了,确实如此。
当初朝廷设立户部钱庄、常平仓,发行青苗贷等,还是武怀玉为计相时发起的,经过多年下来,也已经相对成熟,现在本钱越来越多,分号也越来越多,
每年因此获利也越来越多,
武怀玉看过历年的报表,发现这些项目,虽然放的贷款利息比公廨钱低太多,可数量较大,累积下来,其实获利不少,甚至是超过公廨钱放贷的。
公廨钱放贷,说白了,就是强行借贷给富户地主们,相当于是割中产韭菜,收富人税。
而青苗贷等借款,才是真正的自愿的借贷,是百姓真正需要的借贷,也是百姓承受的起,能够帮到大家的,比起民间的借贷利息都要低不少,更别说一倍利的公廨钱放贷了。
朝廷还不如把原本各衙门放贷的这个公廨本钱,投到朝廷的户部钱庄、常平仓等项目里去做个本钱,然后协定利息。
利息肯定没有放公廨贷那么倍利,但如果这钱周转的快,获利也是不错的。
就算仅仅是给个大额存款的利息,也还不错。
李世民很认真的听了一节课。
最后从谏如流,决定正式彻底的罢除捉钱令史,罢废公廨钱放贷等。
“朕茅塞顿开啊,”
“其实这一切都是因为陛下当初采纳了两税法改革,经过多年新税制,朝廷府库充实,这才是现在罢废公廨钱放贷的底气所在,否则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武怀玉笑道。
李世民抚须,“这两税新法朕也是纳你之谏实行的。”
皇帝一道旨意,实行了二十年的捉钱令史捉公廨钱向富人放贷政策,也就寿终正寝了,
如此一来,不仅是长安七十余司七百捉钱令史丢了差事,天下各州县的捉钱令史上万人亦一起丢了肥差,而诸司各衙也因此少了个小金库进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