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两套方案,分别是官私合营,以及有息收储,然后再用吸收的存款部份,拿去放贷,赚取利息差。
具体的经营,肯定还会有许多细则,
比如司农钱庄,以后主要是发放青苗贷、助农贷,以半年期为主,一分息,年利率也就是百分之二十。
少府钱庄,则主要是面向工商,以半年期为主,一分息,也有一两年甚至三五年的,最高是年息四分。
户部钱庄,则是一般百姓借贷为主。
总之,年利从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四十。
以信用贷款为主,但肯定需要有人担保,
常平仓里的粮食,钱庄的存款,如何放贷,放贷多少,具体的都会研究出合适的比例,
比如后世,早期存贷比达到九十多,后来推出上限监管,比例不断下降,从百分之九十多,降到百分之七十五。
为保证流通性,比例肯定不能太高,但太低了就赚不到钱,甚至可能亏本,这个比例就得好好研究。
常平仓里的粮食也一样,粮食丰收价格便宜时买进,粮价高的时候再平价卖出,这中间也是赚一个差价,但这个效率较低,
所以拿出部份存粮来借贷给百姓,百姓到期再还粮加利息,那常平仓的本钱也就增加了,
但这个放出去的粮,也不能太多,否则一旦到了真正大灾之时,朝廷需要常平仓里的粮赈灾时,可就无粮可用了。
所以不论是钱庄的存款放贷,还是常平仓里的粮食去借粮,那个比例都要掌握好。
武怀玉认为这些都是细枝末节,真正关键的还是整体方向,
项目能够先落实下来,才需要去抠那些细节。
要是朝廷都不能通过这项目,那其它的还有何必要说。
“太子,你觉得怀玉说的这些,可有道理?”李世民问一边的承乾。
“儿臣觉得老师说的非常有道理。”
“宾王觉得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