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虽还会有,但已经很低,而收益却更高了,
谈何反对?
当然,既然皇帝都点名了,还是得提一点建议的。
魏征起身,
“陛下,臣以为现在高昌国王新逝,此时征伐,有些不合时宜,古人云礼不伐丧也,
或许大唐可以派使臣前去吊唁高昌国王丧礼,然后劝高昌王世子投降归附,若是能不战而降高昌,岂不更好?”
“再者,臣认为没必要灭高昌而置州县,高昌、伊吾,都距中原数千里之遥,且相隔大漠沙碛,两地户口也都各只不过数千,
为了这数千里之外的万把户人口,朝廷就得在西域驻军上万,这些驻军几年就得一换,每次换防,士兵往来奔波疲劳,而且添装置衣,离别亲人,饱受背井离乡之苦,
长久如此,则陇右河西百姓疲惫,府兵困顿,生产也必受很大影响。但陛下能从高昌伊吾得到多少呢?
在臣看来,长久驻军西域,当地肯定供给不过来,朝廷不但从高昌伊吾得不到税赋收入,还要源源不断的往里填补,那就是个无底洞。”
皇帝的笑容消失,
没想到魏征这个时候了还要反对。
“那以你之见,又该如何?”
“臣以为,高昌、伊吾,都没必要设置正州,更不当驻军。伊吾主动归附,那朝廷就当嘉奖其忠心,册封其为国王,让他为大唐藩篱。
高昌王背叛,那就讨伐他,可先礼后兵,若他们实在冥顽不灵,再攻打不迟,但击败其后,可将麹氏押回长安问罪,然后于高昌再挑选一位能够忠心大唐的人,立为新王,让他感激大唐的恩德,永远做大唐忠心的藩王。”
李世民觉得很恶心,感觉好像上了一盘好菜,这刚吃了两口,发现了菜里有几只苍蝇,太倒胃口了。
这个魏征啊。
魏征还在继续阿叭阿叭,还拿汉朝对西域的经营,说是失败的。又说后来魏晋以来,中原各大小王朝对西域的征伐,比如前凉吕光伐龟兹攻焉耆,北魏灭北凉,北凉残部经鄯善焉耆入高昌,北魏就以焉耆劫使者为名,发兵攻破焉耆都城。
焉耆王跑到龟兹,当了龟兹国王的上门女婿,而北魏在焉耆设镇,派人留守,但后来北魏也无力久守,还是劫掠龟兹一番后撤军了。
焉耆国势大衰,后来受治于柔然、高车,之后又被厌哒人攻打,国人分散,无法自立,一度只得请高昌王派次子入焉耆为王。
后来焉耆龙姓王族虽重新执政,但早不复当初,兵仅两千人,归附突厥。
但就算是焉耆这样的小国,兵仅两千人,实力远弱于高昌的绿洲小国,中原数次攻破其王都,但都无法彻底征服他们,更别说完全纳入统治,前凉、北魏等虽也曾驻军,但最终还是自己撤走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