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乾捧着茶杯不加思索的回答,“他是个好老师,也是位能文允武出将入相的能臣,而且他还擅诗书画医道,甚至还擅理财。”
李世民点头,“是啊,这是个不世出的奇才,没有他不擅长的,十六年前他从终南山走出来,还有些稚嫩。
可如今,朕有时都看不透他了。”
“他今年,才三十四岁。比朕小了九岁,比你也才大十岁。”
李世民又喝了口茶,
淡淡的道,“武怀玉确有经天纬地之才,而且这十六年来立下的赫赫功绩也早已证明。
只是,”
一个只是,让承乾心跳都慢了一拍。
“承乾啊,你当了十六年太子,也经常在朕不在京时留守监国,处理军国政务,你也不再年少了。
你应当知道武怀玉这样的臣子,固然是难得一遇的人才,可是他如今的功绩、地位,都已经到了不得不多加提防的时候了。”
“武怀玉不仅功勋着著,而且他在朝中也是数拜宰相,再则武怀玉这十几年来,在朝堂和地方上,都已经织起了一张极大的关系网。”
承乾沉默着,
“太子,武怀玉的那本资治通鉴我让你多读,这历史上许多能臣,后来也成为权臣,甚至成为谋朝篡位的逆臣,
霍光、王莽就是其中代表,
霍光和王莽都极有能力,而且都曾十分谦恭,朝野上下都是万分敬重。霍光在汉武帝身边二十余年,从未犯过任何错误,后来成了托孤重臣,却行废立之事。
王莽就更不用说,早年折节恭俭,勤奋博学,孝事老母,以德行著称。可是后来王莽总揽朝政,遂诛灭异己,广植党羽,
孺子婴为帝时,王莽以摄政名义据天子之位。后来更是废孺子婴,篡位称帝,改国号为新。”
“武怀玉写的资治通鉴里,写到王莽那一篇时,就有一句诗朕印象深刻,你可记得?”
承乾马上道,“儿臣记得,那句是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嗯,”李世民点头,“王莽谦恭未篡时,武怀玉这句诗写的好啊,其实那些篡位者,哪个篡位前不都是十分谦恭,就比如说前朝的隋文帝,他在北周时也是以谦恭贤良著称的。
朕以为不管是王莽还是杨坚,或是曾行废立但并没篡位的霍光,这些人未必谁生来就是坏种,不会谁就天生反骨,他们只是一步步的到达了那个可以篡位的地步,有了那个实力,没有人可以再制约,这才让他们成为了篡位反贼。”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