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中因大臣们反对,皇帝罢去了原先封赏给宫廷近侍们的高官厚爵,那些乐工、弓匠等受宠近侍官职都不超过五品,且俱不封爵,却唯有张阿难,县公爵位不仅没罢,反而升为郡公,本品也升为正三。
“等张监寿诞,定要上门讨两杯酒喝。”
闲聊几句,
张阿难把武怀玉带到紫宸殿西的延英殿,
这里相当于是皇帝的御书房,旁边还有含象殿,东边则是浴堂殿和温室殿。
年后皇帝就会正式搬迁到大明宫来,
现在则是提前来这边适应一下。
皇帝住紫宸殿,日常会在廷英殿处理事务,他在这边的时候,大臣们可以具牓子申请来汇报事务,
做为百官之首的政事堂宰相们想向皇帝汇报工作,也得具牓子,也就是以奏折形式申请。
皇帝要安排宰相事务,一般也是召宰相前来。
有些重要的事务,则召集相关大臣来廷议,
也称为延英奏对。
这套新的办事模式,武怀玉一点就透,这不就是皇帝在进一步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一种方式嘛。
就跟以前宰相就是三省长官,以尚书令为首,在都省议事。后来皇帝空置尚书令不授,让左右仆射成为尚书省实际长官。
可再后来,又让尚书左右丞负责尚书省日常事务,各管三部,这是进一步削弱了尚书省长官之权。
再后来,把都省改到门下省,称为政事堂,甚至扩大宰相范围,不是三省长官,只要皇帝觉得有必要,中书侍郎黄门侍郎御史大夫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等也可以用参预政事等头衔入政堂,
再后来,皇帝甚至连不到三品的官员,也可以授同中书门下三品,或是参预政事衔,也入政事堂为相。
这使得皇帝对相权不断削弱,对政事堂的掌控力不断增强。
而现在,又来延英奏对这一套,宰相想见皇帝汇报事务,也得申请,甚至还规定不许独留身奏对等。
看的出来,
皇帝在位十几年,现在行事有些转变,更加在意皇权稳固,在意大臣权力平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