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恢复武怀玉从安西回到长安时的官职头衔,开府仪同三司、太子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而第二道诏敕,
则是对他为朝廷征服西域开疆拓土大功的封赏,
晋封武怀玉为太尉、太子太师、检校中书令,并主持门下省事务,遥领扬州大都督,增食邑两千户通前共五千户,增赐实封三百户,通前共两千八百户。
以怀玉功别封其次子池阳县男武承业为池阳县侯。
赐绢帛一万匹、奴婢百口。
武怀玉接到这两道敕旨,立马请张亮代他向皇帝写了一道辞表,辞拒这些封赏。
封赏的太厚了,司徒晋太尉,太子太傅晋太子太师就不说,这检校中书令又主持门下省事务,这是个什么鬼?
一个执掌中书门下两省?还来个遥领扬州大都督。
而次子还由县男晋封县侯,这加上老大的太原郡公,老三的吕宋县侯,还有嫡次子的晋阳县侯,嫡三子的寿阳县子,
那他二十多个儿子,现在三嫡两庶都得爵,一郡公三县侯一县子,这就有点太过。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皇帝的这些封赏,确实能够为他从这场刺武风波中扭转名声,但这绝不会是皇帝真实的意愿。
“武公,这是陛下的封赏,你就接旨谢恩吧。”张亮挺羡慕武怀玉的,要是他挨两箭,也能换来这些,他绝对愿意换一下身份,甚至多挨几箭都甘愿。
“张相要是不愿意代我写这道辞表,那就有劳刘公或是郡王为我写,”
“算了,还是我自己起来写,”
武怀玉挣扎着要起来,
张亮赶紧按住他,
“司徒别动了伤口,我替司徒写便是,”
张亮浓眉大眼美须髯,虽草根出身,但如今一笔字写的还不错,甚至还有几分二王之风,他替武怀玉写了辞表,谢绝皇帝的这些加封,
信写好封印,派驿马一日三百多里的送回长安。
五天后,长安又送来了旨意,皇帝不接受武怀玉的辞表,一定要他接受封赏,还说希望他安心养伤,争取年底时,皇帝派车接他进京,参加新年正旦大朝。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