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渔盐之利(二) (1 / 3)

+A -A

        孙策原本打算也将食盐的提纯法交给灶户,不过仔细思考后还是放弃了。

        物以稀为贵,如果保持目前的生产水平,提纯后的精盐将会带来极大的利益。但是提纯法如果得到普及,精盐的价值就会降低,那孙策得到的利益就会减少,这不是他想看到的。

        至于大幅度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

        抱歉,孙策自认为不是上帝,他目前的任务是定鼎江东,然后争霸天下。

        而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那是统一之后的事。

        在孙策看来,只有自己才能力挽狂澜,挽救汉人百年后的那场灾难。

        无论是谁,他们都具有历史的局限性。而只有自己才能够看到汉人的危机!

        回到县城,孙策任命海盐县令崔朋兼任司盐长史,主管盐政事宜。这让崔朋欣喜若狂,这么多年,他总算等到了欣赏他的主公。

        随后,孙策又在崔朋面前试验了一遍将粗盐提纯为精盐的方法。

        方法其实很简单,不外乎是过滤和蒸馏两个步骤。

        孙策首先将粗盐倒进一罐清水中,直到清水再也无法溶解粗盐,即盐水达到饱和程度。

        然后,孙策将罐口包上白色粗麻布,将罐中的盐水倒入另一个铁锅中,然后解开白色的粗麻布,只见上面满是被过滤下来的各种颜色的杂质。

        最后,孙策将铁锅中过滤后的盐水进行蒸馏,就像煮盐一样,最后铁锅中留下的便是颜色较白的精盐。

        孙策满意的点了点头,再看看旁边的崔朋、恒阶、鲁肃和顾雍,他们都已经惊讶的合不拢嘴了。

        孙策轻咳一声,四人才反应过来,他们看着孙策的眼神已经完全不同了,那是深深的惊叹和佩服。

        孙策还需要考虑入会稽进攻王朗之事,自然不可能在海盐县多作停留。

        离开海盐县之前的夜晚,孙策又对崔朋面授机宜,提了几点要求。

        首先,灶户生产的粗盐除自己留下食用外,全部卖给司盐长史府,也就是由官府收购全部生产的食盐。

        其次,精盐的产量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要保证生产的精盐能够得到最大的利润。

        第三,官府将食盐卖给商人,由商人发卖,但是交易必须用粮食进行。

        第四,司盐长史府在讨逆将军所有辖地内设立盐署卖盐,将盐价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三国之霸王孙策 18、渔盐之利(二)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