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诸郡杂事 (3 / 3)

+A -A

        会稽郡郡丞高岱前些日子来报,说是一百亩试验种植的冬小麦长得不错,大概五月底六月初就能成熟。

        六月份正好能够赶得上种一季水稻,十月份正好成熟。接下来十月份又可以种一季冬小麦。

        虽然小麦的产量比较低,不过总比一年只种一季水稻强得多。

        这个时代南方的亩产要比北方低一些,主要原因是生产方式粗放,不像北方人多地少精耕细作。因此南方水稻亩产差不多在3石左右。南方小麦亩产则在2.5石左右。

        《汉书?律历志》记载,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即一石为120斤。

        因此水稻亩产约为360斤,折合现代为180斤。

        小麦亩产则约为300斤,折合现代为150斤。

        孙策认为,自己的治下,如今毗陵郡,吴郡,会稽郡以及秣陵郡和宛陵郡都可以尝试种一季冬小麦,一季水稻。

        这样一来,讨逆将军府每年可以多收六分之五的粮食,将近翻了一倍。当然往南比如鄱阳郡,豫章郡,庐陵郡则可以试种双季稻,再往南交州则可以种植三季稻。

        如果自己再派人往占城得到占城稻这种极为高产的作物,那么想必自己征战天下的粮食就不愁了。

        当然,想要一下子提高粮食产量是不现实的。

        会稽郡虽然试验成功,却依旧还有一系列的问题要解决。

        所以,孙策不可能一道命令下去,毗陵郡等五郡一下子就全部开始试种两季粮食,一季水稻,一季冬小麦。这样老百姓接受不了,恐怕众多的官员也无法接受。

        以会稽郡为试验区,在全郡范围内推广。

        孙策的打算是用一年的时间在会稽郡完成实验和推广,用三年的时间在毗陵郡等五郡内进行推广。

        用五年的时间保证这五郡都实现一年种两季粮食。

        同时,孙策也会尽快派人前往占城收集占城稻。

        要知道,占城稻这种高产作物对于这时的中国南方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作弊器。就像后世明末清初从美洲传来的玉米和红薯一样。

        农业时代,粮食就代表着一切!

        请收藏本站: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三国之霸王孙策 49、诸郡杂事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