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节 丰收 (3 / 4)

+A -A

        这倒是让张恒始料未及。

        不过,既然对他有好处,他也就乐得如此了。

        翌日,张恒就带着高老七,张大山父子,还有田二,开始选址修筑青储窖。

        张恒在自己家的院子中,选择一个地势比较高,而且土质较硬的地方,让高老七带着田二等下,在那里先挖出一个圆形的地窖出来。

        几个人用了两天时间,才把地窖挖好。

        地窖一挖好,张恒就出钱请那些没有地的佃户,帮着切碎秸秆和鲜草。

        同时,指挥着高老七等人,用红砖、木板和石灰,砌好地窖。

        如此这般,又忙活了一天多,青储窖才算基本上弄好。

        跟上次一样,和水和糖,加入绿豆,大豆粉之后,张恒就把所有的秸秆碎块,都倒进地窖中,在上面铺上一层稻草、木板,最上面用土石封死,再盖上石块,直到地窖高出地面三十厘米左右,才停止一切工作。

        “一个月以后再来看罢”张恒说。

        这一次的青储规模,可是足足比上一次大了十倍不止,虽然还没有达到像后世的青储窖那样动辄数吨的规模,里面却也窖藏着少说一吨的饲料。

        假如不新增牲畜的话,大概只需要两三个这样的青储窖,就完全可以满足目前牲畜越冬的需求了。

        保准明年开春,那头耕牛能有足够的气力耕田犁地。

        随着时间的渐渐推移,张家里的粟米一亩亩的相继成熟,收获。

        到八月初头,基本上张家里的全部粟米都收获入库。

        最后张恒的佃农们统计成绩。

        收获成绩最好的那一户,居然亩产粟米达到了近三石

        张恒都被这个数字震惊了

        要知道,张家里的田地,在关中地区算不得什么太好的土地。

        若是土地肥沃,早几十年就被长安的贵族们,强取豪夺,占为己有了。

        就像那十五顷即将到张恒手中的良田一般。

        贵族们,为了占有良田,没有什么做不出来的事情。

        “十一叔,跟我这亩产差不多三石,您是怎么做到的”张恒在知道了具体数字,并且再三确认这人没有作假之后,立即赶过来问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第一百二十八节 丰收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