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十节 高老七的醒悟 (2 / 4)

+A -A

        这是孔子对樊须的告诫,身为儒门弟子,又表了樊须的字,因此,在这个问题上,张恒绝对不能表态。

        这是原则问题。

        否则就可能给刘彻留下一个表里不一的印象。

        一个连先贤教诲都能抛在脑后的人,有可能是忠臣吗?

        乱臣贼子还差不多!

        “恩?”刘彻见张恒没有回答他的问题,稍稍有些失望,这么多年了,还从没有人对他提出的问题,有敢于回避的。

        “难道说,后生觉得,这些不是祥瑞?”刘彻有些诛心的问道。

        其实,在这个时代,在鬼神一事之时,儒生是非常矛盾的,就连孔子也是一面说‘敬鬼神而远之’,一面在其所著的《春秋》中将所有的政治事件,战争结果,跟天地的伟力联系在一起。

        认为历史是由天所引导的。

        孔子的这个结论,得到了几乎所有学派的认可。

        好在对于此事,张恒早有预案。

        “非也!”张恒摇摇头道:“上帝赐福,此陛下洪德所致,为人臣子,不敢妄议!”

        一句话就把一切问题都撇开了。

        比起裸的拍刘彻马屁,说一大堆赞美的话,效果还要好!

        张恒深知,在此事之上,他再怎么绞尽脑汁,也没办法跟那些能把文章写出花的职业马屁专家相比。

        而且,他的身份也限制了他,不能在这个事情有太多的表态。

        所以,只好剑走偏锋,在刘彻面前留下一个“正直”“柔克”的形象。

        这也是当年汲黯屹立不倒的诀窍——坚持原则,就事论事,不偏不倚,堂堂正正。

        张恒如今学来,效果还算不错。

        刘彻笑了笑,道:“敬鬼神而远之!听说后生给自己表字“子迟”,如今看来还真有几分子迟之知!”

        “王翁过誉了!”张恒连忙谦虚道。说着,就带着刘彻走上阡陌道路,朝自己家走去。

        阡陌两侧的麦苗,翠翠绿绿,在这万物萧瑟,寒风呼啸的冬季,让刘彻眼前一亮。

        刘据跟刘彻见面的机会,老实说,很少很少。

        这半年来平均也就半个月父子能见上一面。

        这还是这半年来父子关系明显改善的结果,从天汉三年起,刘彻刘据父子就因为刘彻执意将酒也列入国家专营,还征税酒税的原因,一度闹得很僵。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第一九十节 高老七的醒悟 (2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