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零五节 张恒的建议 (8 / 9)

+A -A

        像在后世,股票市场之上,稍微一点风吹草动,就会让整个大盘像倾泻的瀑布一般,飞流直下。

        更何况,此时的汉室朝廷,可不比后世的明清,朝廷在百姓心中还是足够的公信力的。

        所以,看到朝廷拉了储备粮进城。

        张恒觉得,到那时候就不是粮商们愿不愿意继续高价卖粮的问题了,粮商们恐怕得考虑,要放多少血才能把粮食卖掉了。

        百姓就是如此,在恐慌中,即便家里有粮,也会疯狂的想尽办法,多买些粮食存起来,以备不测。

        一旦风声过去了。

        那么就算家中存粮不多了,但只要还没到无粮可食的地步,他们也会继续观望。

        今天六十钱,那么明天会不会变成五十钱?

        “先生果然高才”刘据听完,恍然大悟,张恒所说的办法其实很普通,很寻常。

        但偏生就是这样寻常的办法,刘据却一直都没想到,不止是他,就是太子中的数百属官,博望苑的上千宾客,也没有一个人想出来。

        此刻,刘据只觉得,自己能碰到张恒,结识张恒真是自己的幸事

        “当然,这只是治标之法,这次粮价是降下来了,但下一次若是碰上了什么灾祸或者长安粮价恐怕又会波动……”张恒此时,当然要趁热打铁了,若不说点什么有建设性的意见,又如何可以彰显他自己的独特呢?

        “恩,还请不吝赐教”刘据深深一揖道。

        “其实呢,很简单,朝廷应该设立一个专门的仓储机构……”张恒想起了他在后世看过的几本网络小说中提到的常平仓之事,理了理头绪,就道:“这个仓储机构应该不同于过去的仓储,它主要的职责就是平抑粮价,在粮价高的时候,大量放出存粮,让百姓吃到平价粮,在粮价低的时候又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大量收购农民手中的粮食,这样一来,在灾年可以让百姓安心,在丰年又不至于谷贱伤农,使民有不劝耕之心”

        一口气说完,张恒也是常常的出了一口气。

        在心里面跟那位不知道姓名的常平仓制度倡议者说了一声抱歉。

        然后,张恒就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的看着刘据。

        “先生大才,请受在下一拜”刘据听完,眼中闪烁着点点的光芒。

        张恒的这个建议一出口,刘据就立刻的察觉到了其中的好处,这个办法可不仅仅能解决日后的物价问题,更能为汉室社稷的稳固做出贡献。

        身为太子,刘据觉得,张恒的这个主意恐怕是他有生以来听过的最有建设性的主意,比起那些只知道大禹、商汤、周公的侍从和宾客高了不止一截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第两百零五节 张恒的建议 (8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