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三十四 再收弟子 (2 / 4)

+A -A

        反正,张恒现在教一个也是教,两个也是教,不缺这点时间。

        更重要的是,一个人,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就必须得有支持者。

        这个世界上有什么支持者比弟子更可靠的吗?

        有子师徒若分,张恒接下来的计划就更有把握了。

        张恒起意收这少年为弟子,一半是真爱其勤奋的读书态度,另外一半则是要拿他当质子了。

        在这个时代,师徒名分一旦定下来,就没有更改的余地,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有了名分,张恒也就基本可以放心了。

        当初,衡山王苒儿子刘孝为了活命”告发自己的父亲谋反,根据汉律规定,自首并且首先告发他人罪行者免罪。

        这也算是,西汉版的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政策了。

        但刘孝忘记了,负责主持审查谋反案的是他家的世仇审卿。

        于是,他悲剧了。

        审卿首先判决”他告发自己的父亲,哥哥谋反,因此免除他的谋反罪,但是,他检举告发父亲”触犯了不孝大罪,按律腰斩!

        有了这个判决先例之后,全天下的师长父祖就不必再担心被自己的亲族告发自己的yin事。

        这就是著名的汉律刑罚中的亲亲相隐条款。

        理论依据来自于《chun秋》《论语》中记载的孔子跟人吹牛bi时可能无意说的话一个叫叶公的人,跟孔子炫耀,他们家乡有个儿子,发现父亲偷了羊”于是就检举了自己的父亲,说这是一个正直的人。孔子则他的老家”正直的人不这样,父亲帮儿子隐瞒”儿子帮父亲隐瞒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孔子都没说过,儿子检举父亲有罪这样的话。

        但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历史就是一个任由人打扮的xiao姑娘。

        历史都这样,更何况孔子的话?

        为政者完全耳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断章取义,胡编luan造,曲解本意。

        想着这些张恒就笑了,正如那些嘲笑他为,xiao人,的二货一般,只要多看一点的书的人,都会知道,他们所说,完全是放屁。

        因为,在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禹稷躬耕,而有天下,,虽然不是孔子说的,但是却是孔子赞同的。

        回过神来,张恒看着李世民,静静的等待着他的答复。

        不出意外,叫李世民的少年郎,微微一愣,然后大礼跪拜在地:“老师在上,请受学生世民三拜!”

        南陵张子迟,这五个如今的关中,多少也算有些文名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第两百三十四 再收弟子 (2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