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炮兵克虏伯 (3 / 4)

+A -A

        “好,我知道了,通知队伍,加速前进,一定要尽快和师座他们汇合。”

        ……

        此时杜聿明坐在吉普车上,带领着第5军200师主力沿着曼密公路朝密支那猛赶。

        公路上到处都是大批的远征军战士和一同逃难的携家带口的华侨。

        这些华侨之所以要跟着远征军一起走,是因为他们一直都坚定的站在远征军这一边,使得他们与支持日军的缅人关系恶化到了极点。

        所以,如果他们还留在这里的话,很有可能后面会遭到清算。

        另一方面,他们也知道日军的各种暴行,知道在日军的统治下,不会有好下场,于是就跟着一起逃往密支那。

        杜聿明心急如焚,此时尽快回国几乎是每一个远征军战士的希望。

        其实还有一条路,而且这条路更容易实现,那就是往西走。

        杜聿明只需命令车队把车头往左一转,就可以把队伍带上前往印渡的公路,这里离印渡边境不过两百公里的路程,昼夜行军的话也许两三天就赶到了。

        但杜聿明永远也忘不了亚历山大在最后一次召开的会议上的骄横跋扈。

        “先生们!”亚历山大带着一种趾高气扬的语气说,“鉴于现在面临的严峻形势,大不列颠联合王国准许远征军及其装备撤退到印渡避难!”

        当时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他气得脸都发白了。

        准许远征军到印渡避难?

        他们是盟友,而且这场仗打成现在这个样子,婴国毫无疑问的要负绝大部份的责任。

        而现在亚历山大居然用“避难”这个词,让远征军瞬间就由盟友变成了乞求他们收容的难民!

        说的更难听一点,如果同样的话,一路上他们还要给婴国人保驾护航,进行断后和掩护。

        这也是他为什么不愿意去的真正原因。

        一是他不想继续给婴国人卖命,二是他咽不下这口气。

        所以,他宁愿走野人山,也必须要争一口气!

        更何况,他手里还有校长的电报。他可以带领第五军转进密支那,所以就连罗卓英也拿他没办法。

        最后在他的坚持下,第五军就踏上了转进密支那的道路。

        就在他沉思的时候,天空突然传来一阵呼啸。

        几架日军的零式战机俯冲下来疯狂的朝正在行军的队伍投弹扫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穿剧从长津湖开始 第135章 炮兵克虏伯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