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九章 白云送刘十六归山 (7 / 10)

+A -A

        结果文庙还要约束书院君子贤人,不许太过掺和朝堂事,绝不允许书院儒生,当那各国幕后的太上皇。

        如此一来,各自为政,山上避世,高人厌世,将相公卿,多有沽名钓誉之辈,假道学排挤真圣贤。山上山下,各国各地,一盘散沙。

        只是斐然很好奇周先生的立教称祖,其根本学问宗旨,到底为何。

        如何能够彻底改变这种症结。

        光是妖族与人族以后的共处,就是天大的难题。

        至于周先生的真实身份,斐然有所耳闻。

        周密当然是化名,曾经是浩然天下正儿八经的儒生。

        根据师兄切韵的说法,周先生少年英才,学问极大。

        只是学问始终不被文庙接纳,一次与人论道之后,彻底灰心,这才远游蛮荒天下。

        这位读书人,为儒家文庙建言了一份“太平十二策”。

        第一,为天下读书人制定一部修身篇,大致上书院贤人,君子,圣人,分别对应家、国、天下。

        所有世俗王朝、藩属国的皇帝君主,都必须是书院子弟,非儒生不得担任国主。

        每一位书院山主,都应该是帝王师!

        君子贤人,担任国师。

        无论是三公九卿,还是三省六部,这些中枢重臣,同样都应该是书院弟子。

        每一座庙堂,都要设置一个官职,能够无视宫禁,负责详细记录一国君主、将相公卿的功过得失,作为书院三年大考。

        第二,杀绝浩然天下当下所有上五境妖族修士,地仙妖族一律被驱逐到一洲之地,严加约束。

        一旦有妖族跻身龙门境,必须在这前后,主动向中土文庙、各地书院报备,将“真名”记录在档案。

        这拨妖族修士,跻身金丹后,必须去辅佐各地山水神灵,保证辖境内百年的风调雨顺,主要是打杀作乱的鬼祟精怪,类似“县尉”一职,然后书院按照功绩,判断它们能否获封山魁、水仙,还是继续劳作百年,一旦晋升山魁、水仙,就等于是人间官场上的由浊流转清流,此后升迁之路,与江河水神、山岳府君无异。

        第三,在倒悬山附近,选择三处,作为衔接南婆娑洲、西南扶摇、东南桐叶洲的地盘,例如旧雨龙宗地界。

        然后逐渐屯兵剑气长城,首先将那些剑气长城本土人氏当中的凡俗夫子,不适宜修行之人,全部迁往雨龙宗辖境岛屿。其后抽调北俱芦洲剑修,长期驻守剑气长城。

        所有在浩然天下犯下大罪的修士,都可以在战场上凭借功劳赎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剑来 第七百零九章 白云送刘十六归山 (7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