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章 与诸君借取千山万水(十一) (9 / 14)

+A -A

        青冥天下有本流传颇广的志怪小说,无名氏所著,名为《述异志》,说远古有一位得道真人,常在立春日泠然御风远游天下,立秋日则返归风之窟穴,风至则人间草木生发,去则天下草木摇落。

        这位看上就很孔武有力的高大老人,转头笑问道:“你觉得未来如果也有类似天下十豪的说法,先前邹子评选出来的数座天下年轻十人和候补十人,总计二十二人,有几人能够登榜?”

        纯阳道人思量片刻,说道:“在贫道看来,至多二成,能够登评。而且在这之前,一场各有机缘造化的争渡,没有个千年光阴,恐怕很难尘埃落定,除了五彩天下的宁姚,以及蛮荒共主斐然,因为他们已经名正言顺,其余众人,谁都不敢说自己一定能够胜出。”

        言下之意,大概就是只有四五个年轻人,可以成功跻身“最山巅”的那十五六人之列。

        纯阳道人此语,其实又有一个更深层的含义,那就是如今数座天下的十四境修士当中,必然有人会落选。

        这还要加上某些飞升境圆满修士的跨步登高,各自合道,一样会挤占掉几个名额。

        至圣先师打趣道:“纯阳吕喦,怎么都得算一个吧?”

        纯阳道人却摇头道:“贫道是散淡人,就不凑这个热闹了,想要从小处觅大道。”

        至圣先师似乎半点不觉得奇怪,问道:“只因为觉得至道不可以情求,故而打算慧剑斩情丝?选好道场了?”

        纯阳道人点点头,“选好了,就怕去得出不得,就此沦陷其中,万劫不复,所以可能还需至圣先师帮忙挑选一人,稍稍护道,只在关键时刻,说几句‘题外话’。”

        至圣先师笑道:“好巧不巧,应了那句老话,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吕喦有些无奈。

        倒不是对至圣先师的人选不满意,而是一旦选择了此人,估计自己就得拿出一点什么了。也不是心疼这点“什么”,而是到了吕喦这种境界的修道之人,看待结缘一事,无论好坏,其实都会比较麻烦。

        吕喦说道:“容贫道再看看?”

        至圣先师说道:“这是什么话,说得好像我在强迫你点头一样,属于你们双方必须你情我愿的事情,退一万步说,即便你答应了,我不得一样问过陈平安才行,他要是不答应,我能强求啊?”

        ————

        大雨滂沱,有人头戴竹斗笠,身披青蓑衣,走在江边,遇到山峰,只需脚尖一点,身形飘忽如一抹青烟,转瞬间便来到山巅。

        这条钱塘江,古名折江,又分南北两源,支流众多,此刻陈平安就站在那条七里泷的口子上,旧钱塘长曹涌,如今的宝瓶洲齐渡淋漓伯,道场所在,就在附近,是一处名为风水洞的上古破碎秘境,传闻龙气盎然,是不少古蜀国蛟龙的收尸葬身之地。不过如今道场设置了几层环环相扣的障眼法,寻常地仙,便是精通地理之术,手上再有一幅堪舆图,也只会兜兜转转鬼打墙,不得其门而入。

        陈平安刻意收敛气机,压制一身拳意,任由雨水敲打在身,扶了扶斗笠,远眺一处商贸繁华的县城,岸边店铺林立,建造有众多会馆,供同乡水客行商在此歇脚、议事,岸边除了停靠着各色商船,还有一种名为茭白船的花舫。按照本地县志记载,水上居住着九姓渔民,都是贱籍,不得参加科举,不得穿鞋上岸。

        他们即便离船登陆,衣衫服饰,都要与平民百姓作出区分,就像此刻光凭手中雨伞,船户身份,便会一眼分明。

        而那条老蛟道场的入口,不同于一般仙家洞府建造在僻静山野、幽深水底,其“山门”,竟是就在那县衙附近,恰好位于西北角那边的玄妙观和昭德祠之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剑来 第九百三十章 与诸君借取千山万水(十一) (9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