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逢玄本想带着这位吴道长去自家炼丹处一看,不料对方直接来了一句“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老道人听闻此说,一时语噎。与先前那儒衫青年的一句“钓者之恭”,确有几分异曲同工之妙?
陈平安再与那位“靖师”观主客套一句,“清净寡欲,与物无竞,真人精神。”
随后他便告辞离去,满脸笑容的老观主也没有挽留,只是心中暗暗下定主意,要去那座“鬼宅”碰碰运气,瞧瞧那艾草到底品相如何。
路上陈平安刚好与那拨人再次擦肩而过。
道士吴镝的四方步,走得半点不比老观主差了。
瞧见了那位仙风道骨的老道人,矮小汉子确认身份后,拿出一份掌门亲笔手书的密信,低头双手奉上,“姚家山高祝,奉掌门之命,带宝树、洪图来此觐见程真人。”
程逢玄接过书信,当场揭开,看过内容,抬头看了眼那个叫宝树的年轻女子,老道人点头道:“确是可造之材,以后她就留在观内随贫道修行,三年五载都是无妨的。”
人逢喜事精神爽,老道士心情大好,其实说是楼观派一脉的旁支法统,错没也错,就跟某个乡野百姓说那几百年前自己姓氏出过皇帝差不多吧。
只是冥冥之中,他觉得此次丹成的契机,真就在那吴道长所谓的一棵艾草之上。
年少无知,曾言口出狂言,谁闲如老子,本是神仙种,不肯作神仙。
如今修道小成,丹成有望,谁狂如贫道,炼丹已功成,不肯服金丹。
程逢玄让更为心思活络的徒弟宋巨川,领着高祝三人去观内住下。
当年从中土云游至宝瓶洲,老道人从北往南一路游历,期间停步,与那姚家山的当代掌门,聊得还算投缘。姚家山历史上出过一位金丹剑仙的开山祖师,只是立了门派之后,一代不如一代,如今掌门姚国珍,只是位洞府境练气士,更非剑修。如今好不容易找到一位良材美玉,估摸着是姚国珍自认难传真法,担心耽误了那女子的修道前程,就有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心思?哈哈,贫道倒也有这份成人之美的心思。
就当是修行路上,与那姚家山结一桩善缘好了。
以后等到宋巨川和钟山出师了,外出历练途中,也有个落脚地。
玉宣国京城此地,门脸极小却别有洞天的道观,曾名炼丹观,改名崇阳观。
今年观主,旧时建观人,若是同在一观修道,如何分得清谁是主人谁是客?
钟山陪着师父散步,想起一事,鼓起勇气小声说道:“靖师,我认识个朋友,他身世贫寒,是外乡人,逃难到了京城这边,与爷爷相依为命,认得药材,还能绘制春牛图,会些砖瓦匠活计,他很能吃苦的,弟子就想与师父打个商量,能不能让他来咱们道观打杂,当个常住道人?”
老道士随口问道:“你那朋友,姓甚名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