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显,是俞冬青擅长的民谣。
曲调简单而又清新自然,还隐隐有一种年男人的沉重和感怀。
多少爱恋敌不过时间,多少温情败给了现实,既然不快乐,又不喜欢这里,不如一路向西“去大理”。
就如同歌词里写的:
谁的头顶上没有灰尘
谁的肩上没有过齿痕
捡起被时间碾碎的勇气
让双脚沾满清香的泥
杜辉让俞冬青连续唱了两遍才停下,笑着说半开玩笑半认真说道“完了,冬青,你这首歌一发表,不知道还会没有人来找你写他们城市的歌?要不也给我们长沙写一首?”
“别别别我真的不想写了。”
俞冬青赶紧说道。
茶喝完,杜辉就要回家,俞冬青就让把剩下的沱茶全部拿回去。
“你嗜好这玩意,在家天天喝。”俞冬青笑道。
“那我就不客气了啊.”杜辉也不推辞。
关系在那摆着,说多了就成了客套。
送杜辉走后,俞冬青干脆一鼓作气,编曲,弹唱.后期修音。
虽然自己家书房的音响效果和工作室里的要差点,但弹奏这种不需要炫技的民谣,还是够用。
忙到下午六点多,俞冬青就将音频文件连同词谱一股脑发给罗芸的微信里,没过一会儿罗芸的微信视频电话就打过来。
最近不知道怎么了,罗芸特喜欢微信视频。
俞冬青不太喜欢,甚至不太喜欢用微信语音,觉得电话最方便。
但罗芸打过来也不好不接,只好点开视频。
画面里出现罗芸那张漂亮的脸蛋,她已经回家穿着家居服,少了点白天的精干多了些小女人的味道。
“冬青,我听了你唱的这首歌,太好听了,绝对你火起来!你简直是天才!”
罗芸的眼神中带着一丝崇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