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场科举(保护伞竟是我自己) (4 / 10)

+A -A

        就要到来了。

        在科举事前,姜沃先旁听了诸位重臣的策论。

        五千字完整版策论已然上交御前,这日皇帝再召重臣,则是让他们当庭而论。

        姜沃先是欣然体会了何为集思广益

        朝臣中如王神玉般,立足自身官职,提出中肯建言的不少,颇有针砭时事,可改善朝中吏治清廉与效率的巧思。

        更有司农寺新提任的吴正卿当年负责培育棉花的农学专家吴少卿,写了许多具体的农事改措,上表朝廷可借由各州府,传给当地的农官。

        作为专管教育工作的国子监祭酒,则提出在各地州学、府学里,特设一门农科。

        姜沃在旁听着,正好想到一事,便向皇帝建言道“陛下,太医署会向天下三百六十州各地派出一名医博士,数名助士司农寺是否也能同此例,日后向天下各州派出农博士”

        “此议甚佳。”国子监祭酒和司农寺吴少卿,差点忘了还在御前,当场就讨论起此事,分起了谁来办学谁来授课的公务。

        还是被想要发言的户部任尚书打断,才意犹未尽停下。

        凡此种种,各署衙皆有建言。

        旁边负责记录的两名中书舍人,笔就没停过,哪怕立政殿很凉爽,他们也因奋笔疾书写出了一头汗。

        众人拾柴火焰高,无外如此。

        然,除了体会到集思广益外,姜沃更深的体会,其实还是世家门阀的根深蒂固。

        姜沃从来不轻视古人的智慧。

        因而她从不信这么多朝臣里,没有看透世家门阀吞并大量土地多有隐户不纳赋税的危害。

        但并没有朝臣真切的剑指这一点。

        毕竟他们绝大多数人,不是出自世家,便是不肯得罪世家起码此时不肯明着得罪世家。

        总的来说便是,这些朝臣策论中,好的建言颇多,该着手去推进的也有不少,但真正触及皇帝炎热灵魂的并没有。

        唯一算是比较入皇帝心意的,便是他去岁才新升的同中书省门下三品杜正伦,提出了些有利于朝廷堪实户籍的举措。

        比如不能任由各县、里自统户籍报上州府,而是改由州府下派官员去督查登造户籍,甚至朝廷也要每几年从京中派出朝臣,去各州审核户籍。

        杜正伦还特意提出,要令下派朝臣避开各自的祖籍,以免私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第一场科举(保护伞竟是我自己) (4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