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公务考报名中(学子们的反应含32w营) (5 / 6)

+A -A

        “国子监内的学子们反应如何”

        崔朝见她欢喜,也就笑了。

        今年有资格报考的国子监学子,如今彼此见面第一个问题都是异口同声问道“今年的国考和省考,你们预备报哪一个”

        “你们看到了吗资考分为两场,吏部和置官的署衙都要出一份考卷。”

        有学子主动分析道“报了省考可是要离京,去州县做官你们看了今年招置州县实职官的所在了吗有缺的可都不是什么上州,都是中下的州府出去可是要吃苦的。”

        “那本算学合集你们买了没有啊”

        毕竟向来是需求造就市场嘛。

        领朝廷俸禄做官,就不能像给朝廷纳税的百姓一样,只求自己安居乐业。

        八月下旬,桂子飘香之时。

        泱泱候选官排着队,递上按照标准写的报考名刺。并没有人格外去组织,但排队的时候,还是泾渭分明国子监的荫封子弟在一处,而各署衙熬了多年资历的胥吏又是一队。

        不是她天马行空,据她所知,宋代科举盛行,因多考时政策论,就会有读书人专门汇总时事热点以及历年榜上有名的答卷,做成专门的册子售卖。

        这日姜沃刚回到家中,还不及换下官服,就问起崔朝此事。

        从国子监学子的反应,管中窥豹,也能推断整个朝堂的世家、勋贵们,接下来的注意力估计也不会纠结在吏部居然要资考这件事上。

        显庆二年。

        他作为国子监司业,是眼见着五月初,国子监这些荫封学子们,是如何群情激愤于吏部授官居然要统考那时候的舆论环境简直是头可断血可流,门风不可辱

        闻此言,就有人忧心忡忡道“这么说。若是报国考,尤其是报吏部、户部这等要紧署衙,说不定要与上百人一起争一个实职官那我还是换一个吧。”这位学子已经准备去报太仆寺了。

        经尚书省与吏部共同筹记今岁资考人数,共五千三百零二员。

        以至于五月初时,若不是他与国子监祭酒压得住,只怕都有学子仗着出身要跑去吏部闹事

        再到今日,不过短短一个月,国子监学子们口中讨论的问题已经变成了这些

        笑意渐明。

        兵部也一早已安排了一队五十名兵士来维持秩序

        只见他摸出一个册子,一条条与姜沃说起。

        估计都会转移到给家中晚辈选什么部选什么官职。可要早点开始准备,别让其余人家抢走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大唐公务考报名中(学子们的反应含32w营) (5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