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乃要求官员能写明状判,又以其文辞简明有据为佳。
因此大唐的考公相当于先面试再笔试。尤其是其中身这一条,卡的还挺严若是天不凑巧容貌体态有缺,那就必须得有过人的大才,才可能被破格录用。
故而姜沃在大唐官场待的真的很舒服一眼望过去,不说全是她自家少卿这种绝代佳人,但确实个个都仪容端正,各有风仪,令人赏心悦目。
崔朝原要走过来,但见王神玉和姜沃两人止步相谈,就也停在了原地静候。
而王神玉见他执灯而立,便再次深深颔首道“尤记崔郎少时初入长安,容采如明锦浮光,令人望而慕之。”
“如今多年过去,却越见雅重,好似蕴星怀月。”
“凡我一世所见诸人,终不可比。”
他转头望着姜沃,笑意洒然“姜相一如既往好眼光啊。”
姜沃也毫无谦虚之意,应道“正如王相之梅树自是自家庭院中花木为最佳,此世再无更胜者。”
两人谈笑过后,走下台阶。
崔朝将两枚热的手炉分别递给两人,然后请王神玉先上姜府的马车“王相衣袖微湿,车上有备好的驱寒草药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崔朝将两枚热的手炉分别递给两人,然后请王神玉先上姜府的马车“王相衣袖微湿,车上有备好的驱寒草药茶。”
王神玉也不推辞,上车喝过一盏茶后才告辞。
姜府的马车之上,姜沃正心满意足将厚厚一摞诗稿,装到放了驱虫荷包的木匣中。
这可都是原始手稿
今日才子所作诗文,皆由书令官抄写了数十份,送与各位贵客赏评。
然原稿,自然被姜沃这位东道主取走了。
其实从前多年,她已经陆续得到了卢照邻等人的手稿,但今日诗会之稿又不相同,值得珍藏。
她合上匣子前,看到最上面的一篇,正是王勃所作稷下学宫序。
诗会结束前,帝后额外点了王勃和杨炯两位少年英才,各做一序
以王勃之文神韵飘逸、气象宛然,令其为今日稷下学宫诗会作一篇骈文。
以杨炯之文整肃雄浑、骨韵苍然,令其为古之帝王泰山封禅事作一篇骈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