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沃是倏尔动绪落泪,很快止住。
她接过曜初手里帕子时,神色已经恢复了往日,声音柔和的宛如天边一朵蓬松的云“安安问出这句话,姨母忽然就觉得,不那么孤独了。”
她望着眼前的大唐公主“曜初,长大了。”
若还是过去的孩子,姜沃是不会在她面前落泪的。
曜初闻言认真点头“姨母,我长大了。若姨母再有烦难事,要告诉我。”
姜沃含笑“好。”
姜沃是从曜初处听闻媚娘与太子的对话。
李勣大将军则是时隔几日后,从太子口中听到的太子并未把这当成一件正经事来请教,还是说起双束碑时,太子才随口提及。
李勣闻言,不由注目太子。
他很想从太子身上,找到先帝的影子,亦或是找到当今的影子。
李勣已然教导太子一年,以他为官数十载的阅历,自然看得出太子自有其长处,那便是仁孝端和、克己复礼。
如果他是一个世家出身的臣子,有这样的君王,他一定会松口气,就像曾经晋王被先帝立为太子后,许多朝臣们都欢喜鼓舞。
毕竟当年晋王脾性出了名的柔和仁善,他们都以为晋王登基后,绝不会干出先帝那样强行重修氏族志,以武力镇压,屡屡打世家脸的行为。
当今登基后,倒是真没重修氏族志,直接改姓氏录了,削起世家来,照样是刀刀见血。
李勣至今想起姓氏录还不禁一笑,原来陛下爱改名的性子,从那时就有了苗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李勣至今想起姓氏录还不禁一笑,原来陛下爱改名的性子,从那时就有了苗头。
在李勣眼里,当今是个外柔内刚,不,是内独断明厉的性情。
皇帝登基以来,朝堂之上从官名到官制改了许多,用他自己的话说朝代更迭,制典自该世代沿革。
而最能体现皇帝性情的李勣想起了这次封禅事。
此番封禅泰山,最终定下的规制,与旧典古籍中不同者多的简直数不过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