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因吐蕃实力强横,藏地的特殊情形,文成公主在史册上是人尽皆知的和亲公主。
其实,唐初的和亲公主,并不只有文成。
吐谷浑也有一位和亲公主,弘化公主。
甚至比文成和亲还要早——当年吐蕃来求亲的时候,还有一条理由,就道为什么吐谷浑能娶大唐的公主,吐蕃不能。
弘化公主其实更能代表历史上诸多被送去和亲的公主:不但没有留下真正名字,因其和亲的国度实力平平,以至于连和亲这件事都寂寂无名。
不过是异国他乡的一生罢了。
且史册上,吐蕃灭掉吐谷浑后,弘化公主还不得不跟着原吐谷浑可汗慕容诺曷钵一起流亡,一路躲到大唐的凉州,才得以栖身。
文成不好在大唐境内逾制多收女兵,但吐谷浑只是属国,又是与吐蕃接壤的最前线,她多带些女兵防身,实在是再正大光明不过。
且弘化公主,也很盼着曾经同为和亲公主,如今又是大唐正使的文成能亲至吐谷浑看看她。
毕竟吐谷浑这些年,就像一只瑟瑟发抖的兔子,不得不蹲在吐蕃这只狼的面前。太盼望身后的老虎,能多给他们一点底气,震慑住对面的狼,不要被一口吃掉。
文成的上一封信传回长安,就告知姜沃,定下了吐谷浑之行。
只是,吐谷浑虽然方便文成选兵训兵,却也实在是战火随时可能会爆发的险地。
姜沃想,她们走的或许都是这样一条路,越自由就越危险。
因而姜沃便在每一封信上,都庄重写下:“唯盼安善。”
“姨母。”
姜沃刚写完给文成的信,就见曜初出现在院门口。
她未打伞,而是穿着一身蓑衣,蓑衣下也是轻便的胡服和长靴,显然是骑马来着。
曜初在廊下解了蓑衣进门,姜沃先递给她一盏热的扶芳饮。又见曜初双手捧着杯子暖手,姜沃就取了一块姜饼点心放到她口中。
春寒之日,带一点辛辣的姜饼吃下去很舒服。
曜初一吃就知道是姨父亲手做的点心,不由就想起方才事,开口道:“姨母,方才我在门口看到姨父匆匆上马车了,身边还跟着紫宸宫的宦官,似乎是程望山的徒弟,想来是父皇急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