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富源煤矿(2) (2 / 3)

+A -A

        袁自立接过望远镜,看向南边的楼房,他看见了很多的人在楼房四周手中,大部分人手里拿着警棍,腰上拴着手铐,有一个满脸络腮胡子的男人,手里拿着双管猎枪,望远镜看得非常清楚,一边的老马已经开始在数人了。

        “周书记,先前我们来看的时候,护矿队员有33人,刚才我数了数,有30人,还有3人没有看见,我想,他们是不是进屋去了。”

        “嗯,有可能。”

        “报告袁书记、周书记,15号井和17号井没有发现有人。”

        他们回来了,这是袁自立的第一个反映,按说,煤矿是实行两班倒或者是三班倒的,上夜班的人,一般晚上8点或者10点钟才会进入井里去,上白班的人,通常8点钟才会出来,15号井和17号井的情况太奇特了,这样守着,究竟是为什么。

        “老周,按照事先的安排行动吧,动作要快,不要拖泥带水,迅速控制这些人,但不能有过分的举动,不能让他们有打电话的机会。”

        此刻,四周都是浓烟滚滚,迎风闻到了呛人的煤烟味,袁自立他们所处的位置比较高,用望远镜看到,,漫山遍野都在冒烟,看得出来,这里的富源煤矿四周,有不少非法的小煤窑,还有用土办法炼焦的,对资源是极大的浪费,对环境是一种巨大的危害。袁自立有些激动,这次的行动,不知道会发现什么重大的问题,柳再廷已经打电话来了,他一直和华德恒在一起,或许是以前很轻视华德恒,这次突然邀请华德恒,华德恒很激动,根本就没有问为什么,两人一直在一起,当然还有政府其他领导。

        46名特警队员如同猛虎下山,超着护矿队队员扑过去,经过特殊训练的队员,对于眼前的这点距离,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他们瞬间就接近了目标。

        30名护矿队队员集中在两块,屋前和屋后,看见了突然出现的特警队队员,他们的第一反应是发愣,接着有人开始大声喊叫,可是,他们的动作还是太迟了,特警队员训练有素,上前之后,迎面就是拳脚出击,袁自立在望远镜里面看得很清楚,特警队员的拳脚,大都集中在下巴和肚子上,这是人体软弱的部位,最先倒下的是持枪的络腮胡子,一个高大的特警队员到了他身边,丝毫没有客气,拳脚之后,袁自立看见络腮胡子如同麻袋一样倒在地上,整个过程不到3分钟,护矿队的30人都趴下了。部分特警队员反铐住倒地的护矿队队员,下巴遭到攻击,这些人已经不能发出声音了,部分特警队员已经进入了4栋楼房,里面的情形,袁自立看不见。

        “袁书记,可以下去了,剩余三人也被控制住了。”

        袁自立在老马和特警队员的保护下,慢慢走向楼房,隐隐的,他闻到了一股血腥味,不仅仅是他,跟着来的众人也闻到了,袁自立加快了脚步,进入第一栋楼房,袁自立倒吸了一口凉气,屋里密密麻麻躺着不少人,有老人,有年青人,大部分的竟然是少年,一眼看上去就是年纪不大的少年,这些人的身上,普遍都有伤。

        此刻,特警队队长走到了袁自立身边。

        “袁书记,周书记,第四栋楼房里面,吊着不少人,浑身是伤,刚才我们检查过了,有两个快要不行了,现在正在急救。”

        袁自立脸色铁青,匆匆朝着第四栋楼房走去,进屋之后,巨大的血腥味道,熏得袁自立睁不开眼,屋里横着几排铁杆,被特警队员砍断的绳索悬在空中,地上满是血迹,一些满身是伤的人躺在地上,连续走了几间屋子,都是这样的情况,上楼之后,袁自立发觉了不少的刑具,竟然还有老虎凳。而且,每件房屋都是独立的审讯室,进去之后,让人感觉阴森恐怖。袁自立看不下去了。

        “老周,马上组织人审讯,另外,我带着20名特警队员,到矿上去看看,我倒要看看那些管理人员,会有什么样的说法。”

        一直跟着袁自立的特警队队长马上出去安排了,不一会,队长带着19名特警在外面集中了,他们要跟着袁自立到矿上去。

        “老周,打电话通知救护车,救人要紧,另外,通知柳再廷,马上拘留华德恒,不准华德恒和任何人联系,封锁这里的消息。”

        说完这些,袁自立带着众人出发了,时间宝贵,跟着来的众多年青人,留下来护理伤员,周义海安排特警队员开始询问情况。

        很快,富源煤矿四个大字出现在眼前,矿区办公大楼是一栋五层的钢筋混泥土建筑,外面看上去,很是气派,此刻,办公楼很是安静。

        袁自立进了办公楼,特警队员按照事先的安排,迅速封锁了大楼四周,老马寸步不离袁自立,蒋松华和李清立也围在袁自立身边,袁自立领着一行人从一楼走到五楼,办公室的门基本上都关着,看样子已经下班了,在二楼矿长办公室,门是虚掩着的,袁自立推开门,一个年轻的女秘书正在鼓捣电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官场铁律 第三百四十二章 富源煤矿(2) (2 / 3)